[发明专利]弹性波滤波器、双工器、通信模块和通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0970.7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9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将吾;三浦道雄;松田隆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3H9/64 | 分类号: | H03H9/64;H03H9/145;H04B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赵淑萍;南霆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滤波器 双工器 通信 模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所公开的实施例涉及弹性波滤波器、双工器、通信模块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移动电话的高频电路设有滤波器或双工器。滤波器或双工器常常包括弹性波谐振器,例如,表面弹性波谐振器(surface acoustic waveresonator)、拉夫波(love wave)谐振器、边界弹性波谐振器(boundaryacoustic wave resonator)和薄膜体弹性波谐振器(bulk film acousticresonator)。
图1A是示意性地示出表面弹性波谐振器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视图。图1B是沿图1A中的线Z-Z的截面视图。在图1A和图1B所示出的表面弹性波谐振器中,在压电基板101上形成一对梳状电极102。在梳状电极102的两侧上,设有栅状反射器103a和103b。
图2A是示意性地示出拉夫波谐振器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视图。图2B是沿图2A中的线Z-Z的截面视图。图2A和图2B所示出的表面弹性波谐振器是通过在包括压电基板101、梳状电极102和栅状反射器103a和103b的表面弹性波谐振器上沉积第一电介质104而获得的。专利文件1(JP2004-112748A)公开了如图2A和图2B所示的拉夫波谐振器。
图3A是示意性地示出边界弹性波谐振器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视图。图3B是沿图3A中的线Z-Z的截面视图。图3A和图3B所示出的边界弹性波谐振器是通过在包括压电基板101、梳状电极102和栅状反射器103a和103b的表面弹性波谐振器上沉积第一电介质104和第二电介质105而获得的。专利文件2(JP 10(1998)-549008A)公开了如图3A和图3B所示的边界弹性波谐振器。
图4A是示意性地示出薄膜体弹性波谐振器的示例性结构的平面视图。图4B是沿图4A中的线Z-Z的截面视图。在图4A和图4B所示出的薄膜体弹性波谐振器中,在基板201上形成上部电极202、下部电极203和压电膜204。压电膜204夹在上部电极202与下部电极203中间。激励部分206是上部电极202与下部电极203彼此相对的区域。在激励部分206下侧,设置通孔205、气隙(air gap)等。
图5示出图1A至4B所示的弹性波谐振器在主谐振频率附近的示例性的导纳特性(admittance characteristic)。图1A至4B所示的弹性波谐振器具有双重谐振特性,该双重谐振特性具有主谐振频率(fr0)和主反谐振频率(fa0)。主谐振频率(fr0)和主反谐振频率(fa0)具有彼此接近的值。
图6A是梯型滤波器的电路图,图1A至4B中示出的任何弹性波谐振器梯型连接。如图6A中所示以梯形连接弹性波谐振器300实现了具有带通特性的梯型滤波器,在带通特性中,如图6B所示,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被抑制。
图7示出了获得梯型滤波器的带通特性所基于的原理。在图7中,实线指示当弹性波谐振器单独被串联连接时(以下,称为串联谐振器)获得的带通特性。串联谐振器形成在谐振频率(frs)和反谐振频率(fas)之间具有翻转(turnover)频率的低通滤波器。在图7中,虚线指示当弹性波谐振器单独被并联连接时(以下,称为并联谐振器)获得的带通特性。并联谐振器形成在谐振频率(frp)和反谐振频率(fap)之间具有翻转频率的高通滤波器。串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frs)和并联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fap)被设为彼此基本相等。包括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的梯型滤波器具有如图6B所示的带通特性,因此合成了图7中由实线指示的特性和由虚线指示的特性。
因为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现象是由机械振动引起的,所以,它们常常不仅包括主谐振(主反谐振),而且也包括几种与各种振动模式对应的副谐振(副反谐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09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载重轮胎
- 下一篇:OFDM-MIMO射频传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