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织横机的三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0910.5 | 申请日: | 200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G·特里希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H.斯托尔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36 | 分类号: | D04B15/3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永波 |
地址: | 德国罗***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 三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横机的三角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以平行于一 个三角板平面运动的挤压三角部件和至少一个可以垂直于该三角板平 面运动的挤压三角部件,其中挤压三角部件可以分别在一个操作位置和 一个非操作位置之间往返运动,在该操作位置上三角部件与至少一个针 踵或沉降片踵共同作用。
背景技术
在以压力三角技术工作的三角装置中,针踵或沉降片踵不仅必须在 成圈所要求的运动方向上被加载,其被平行于三角板平面地引入,而且 也必须垂直于三角板平面地加载。这种运动通过挤压三角部件引入针踵 或沉降片踵中。
通过挤压三角部件可以将选择的针最大如此远地压下,使得它们不 与三角装置的控制凸轮共同作用。此时也可以规定,用挤压三角部件将 针如此远地挤压开,使得它们仅仅与三角装置的某些控制凸轮共同作 用。
将为了成圈所需要的运动引入针踵或沉降片踵中的控制三角部件 和挤压三角部件作用在三角板的与针床面对的一侧上。为了能够成圈而 必须引入三角部件中的所有运动在三角板的背离针床的一侧上引入。
仅仅只有非常小的安装空间供三角部件的控制装置使用。因此已知 的是将三角部件相互耦联起来。由此可以例如省去马达,因为不是每个 三角部件都需要一个具有配属的控制机构和软件的自己的驱动装置。
已知一些耦联机构,其中三角部件可以实施平行于三角板平面在相 反方向上的运动或垂直于三角板平面的反向运动。此外已知一些挤压三 角部件,它们如此地耦联,使得它们能够实施反向的枢转运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三角装置,其中通过三角部件的耦联实现 安装空间的优化。
按照本发明,该任务通过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三角装置来解决,其 中该至少一个可以平行于该三角(底)板平面运动的挤压三角部件和该 至少一个可以垂直于该三角(底)板平面运动的挤压三角部件是运动耦 联的。通过两个挤压三角部件的运动耦联,该两个挤压三角部件能够在 不同的方向上尤其是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运动,三角装置的设计人员在 布置用于将运动引入三角部件中的驱动装置时获得附加的自由度。在现 有技术中至今仅仅已知的是将具有相同的运动方向的挤压三角部件,亦 即或者是可以平行于三角装置平面运动的挤压三角部件,或者是可以垂 直于三角装置平面运动的挤压三角部件,耦联起来。运动方向反转的情 况至今还是未知的。
特别优选的是,该至少一个可以平行于该三角板平面运动的挤压三 角部件和该至少一个可以垂直于该三角板平面运动的挤压三角部件是 这样地运动耦联的,当其中一个挤压三角部件运动到一个操作位置时另 一个挤压三角部件被移动到一个非操作位置。
由此通过将运动引入其中一个挤压三角部件可以选择哪个挤压三 角部件应该进入应该操作位置。通过耦联可以平行于和垂直于三角板平 面运动的挤压三角部件,该挤压三角部件也可以相互较靠近地布置在三 角板上,由此哪个进一步节省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规定,其中一个挤压三角部件具有控 制部件,该控制部件与一个控制凸轮(控制曲线)共同作用。通过该控 制部件可以将运动引入其中一个挤压三角部件中,在该其中一个挤压三 角部件上的运动的引入由于运动耦联也触发了另一个挤压三角部件的 运动。优选地,控制元件设置在可以平行于三角板平面运动的挤压三角 部件上。但是也可以考虑将控制部件设置在可以操作于三角板平面运动 的挤压三角部件上。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可以规定,在一个和第一挤压三 角部件连接的耦联元件上构造一个控制凸轮,该控制凸轮与一个和另一 个挤压三角部件连接的控制元件共同作用。通过控制凸轮与控制元件共 同作用可以将平行于三角板平面的运动转换成垂直于三角板平面的运 动。也可以考虑进行相反的转换,即将垂直于三角板平面的运动转换成 平行于三角板平面的运动。此时控制凸轮可以具有位于不同平面中的两 个控制面。
按照一种扩展方案可以规定,所述控制凸轮构造成敞开式的控制凸 轮。如果设置开式控制凸轮,那么优选也设置有机构,该机构保证控制 元件始终顶接在开式控制凸轮上。
备选地可以规定,所述控制凸轮构造成封闭式的控制凸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H.斯托尔两合公司,未经H.斯托尔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09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