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键盘-屏幕-鼠标切换系统、装置及其信号延长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60183.2 | 申请日: | 2009-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一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14;G06F3/038;H04N7/10;H04B3/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亮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键盘 屏幕 鼠标 切换 系统 装置 及其 信号 延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键盘-屏幕-鼠标(keyboard-video-mouse,简称为KVM)切换系统,特别是关于KVM切换系统中的通信。
背景技术
KVM切换装置和模块间的通信是设计KVM切换系统时非常重要的一环,例如:信号传输线、连接器、信号转换器以及传输距离等诸多因素须综合考量。对一个设计良好的KVM切换系统来说,视频信号(video signal)、键盘信号(keyboard signal,简称为KB信号)、鼠标信号(mouse signal,简称为MS信号)等可在切换系统中正确地传输。
KVM切换系统中常见的通信技术主要有两类:D-sub视频端子的KVM通信方式以及第5类属网络缆线(CAT 5 cable)的KVM通信方式。一般而言,利用D-sub视频端子KVM通信方式的KVM切换系统称为模拟式KVM切换系统,通常会使用常见的具有15个针脚(pin)的模拟式视频连接器(VGA connector)。由于15-pins VGA视频连接器的体积过大,KVM切换装置无法连接更多计算机。如KVM切换装置具有1U的机架高度,以D-sub 15连接器作为其与计算机间的介面,则最多仅能连接16台计算机,恐无法符合大型公司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需要。再者,以3合1的D-sub 15信号传输线来说,其中有5条信号线用来传输视频信号,另外有5条信号线则分别用来传输键盘数据信号、键盘时脉信号、键盘电力信号、鼠标数据信号及鼠标时脉信号,因此KVM切换装置的主板电路设计相对地会变得比较复杂。若欲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则需要昂贵的FPGA方能运作。此外,3合1的D-sub 15信号传输线无法传输USB大容量存储装置(mass storage device)的数据信号以及音频信号。
第5类属网络缆线的KVM通信方式可参考美国公告专利第6,137,455字号所公开的内容。由于采用第5类属网络缆线传输的KVM切换装置,其采用体积小于15-pins VGA视频连接器的RJ-45连接器,因此,如KVM切换装置具有1U的机架高度,则可连接高达32台计算机。然而,第5类属网络缆线KVM通信方式的缺点为此类KVM切换装置需要视频编码电路及视频解码电路。以下将进一步说明第5类属网络缆线的KVM切换系统必须使用视频解编码电路此一缺点。
请参阅图1a。采用第5类属网络缆线传输的KVM切换系统中,计算机11会传送视频信号以及输出入(input/output,简称为IO)信号,例如:键盘信号和鼠标信号,以与控制台12进行通信。采用第5类属网络缆线传输的KVM切换系统包括模块18、KVM切换装置19及第5类属网络缆线13。模块18的视频编码电路171先对来自计算机11的视频信号进行编码,再通过第5类属网络缆线13,传送至KVM切换装置19的视频解码电路172,视频解码电路172对已编码的视频信号进行解码,而后将已解码的视频信号传送至控制台12。在此KVM切换装置19中,控制器161是用以控制来自控制台12的IO信号,且信号转换器169将IO信号转换成通用异步收发(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简称为UART)信号后,即通过第5类属网络缆线13传输至模块18,再被信号转换器159转换成IO信号。最后,模块18的控制器151控制IO信号,并将IO信号传送到计算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01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