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能量吸收装置的有效接合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0131.5 | 申请日: | 200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3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B·J·斯图尔特;R·U·纳亚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34 | 分类号: | B60R19/3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晓斌;曹 若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能量 吸收 装置 有效 接合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具有可安装到车辆保险杠的能量吸收 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能量吸收装置(有时称为挤压箱)有时附接到车辆保险 杠,以便在发生低速碰撞时,该能量吸收装置纵向变形,从而限制对 能量吸收装置的损坏。低速碰撞事件通常在约为10英里每小时或更低 的速度时发生。在一些设计中,能量吸收装置将来自碰撞的负载通过 焊接到该能量吸收装置的端部上的板件传递给焊接到电机舱导轨的端 部上的板件。在接合部处的板件的存在增加质量且占用车辆中的包装 空间。
发明内容
提供具有可安装到车辆保险杠的能量吸收装置的车辆。 能量吸收装置附接到车辆导轨上,所述车辆导轨具有内轨表面和边缘 表面。能量吸收装置限定与内轨表面相接的第一挤压表面。在第一实 施例中,能量吸收装置限定第二挤压表面,所述第二挤压表面构造成 在发生碰撞时与车辆导轨的边缘表面直接相接。在该第一实施例中, 当没有碰撞时,在第二挤压表面和边缘表面之间存在间距。在第二实 施例中,第二挤压表面与车辆导轨的边缘表面直接相接,在没发生和 发生碰撞时都是如此。能量吸收装置构造成将从碰撞接收的负载通过 第二挤压表面直接传递给车辆导轨的边缘表面。这形成用于能量吸收 装置的有效接合部。
能量吸收装置能够构造成在碰撞期间压靠车辆导轨。车 辆导轨能够构造成比能量吸收装置强度更大并反抗负载,藉此使得能 量吸收装置变形。能量吸收装置和车辆导轨能够以平行于车辆前行方 向的方向延伸。车辆导轨能够由附接在一起的两块金属板或由一体金 属板形成。在车辆导轨上也能够形成沟槽。第二挤压表面能够大致绕 能量吸收装置的周边而延伸。
能量吸收装置能够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第二部 分能够相对于第一和第三部分大致垂直定向。能量吸收装置的第三部 分能够邻接内轨表面。能量吸收装置能够包括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凹 部构造成辅助有效纵向挤压。凹部用于在凹部处弱化挤压壳,以允许 精确预测在碰撞期间何处将发生变形。
隔板(bulk head)能够设置在由能量吸收装置限定的腔内。 在碰撞期间,隔板防止挤压壳自身塌陷。隔板能够包括中心部分和从 该中心部分延伸的至少一个突片。突片能够相对于中心部分成角度。 隔板能够充分地装配入腔中,使得突片附接到能量吸收装置的内表面。 在隔板的中心部分上能够形成肋部。隔板能够包括从该中心部分以各 自角度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突片。第一和第二突片能够分别在第一挤压 表面和内轨表面处可操作地连接到能量吸收装置和车辆导轨。
至少一个螺栓能够将车辆导轨、能量吸收装置和隔板上 的第一和第二突片可操作地连接。第一加强板能够设置在由能量吸收 装置限定的腔内。第一加强板能够包括中间部分和至少一个侧部部分。 侧部部分能够相对于中间部分成角度。侧部部分能够在能量吸收装置 的内表面处附接到能量吸收装置。第二加强板能够连接到能量吸收装 置且设置在能量吸收装置的腔内。
因而,提供具有一体设计的能量吸收装置,不需要任何 焊接到在车辆导轨的端部上的板件或支架。负载直接施加到车辆导轨 的端部,从而形成负载传递的有效负载通道,同时减少质量、成本和 部件并增加包装空间。这种构造在车辆横向方向(即,横向于前行方 向)也增加车辆导轨的端部的局部刚度。已经示出在前吊架附接件处 改进动态刚度。
本发明的前述特征和益处以及其它特征和益处从实施本 发明的最佳实例的后述详细说明结合附图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图4的线1A-1A截取的能量吸收装置的示意 性截面和部分平面图;
图1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1A的1B部分的放大图;
图2是在图1A中示出的能量吸收装置的部分透视示意 图;
图3是从图4的线3-3截取的图2示出的能量吸收装置的 部分透视截面示意图;
图4是从图1A示出的能量吸收装置的后部透视示意图, 示出了设置在能量吸收装置中的隔板并移除了电机舱导轨;和
图5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与图1B相同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01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塑包装
- 下一篇:夹子及弹性座垫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