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59151.0 | 申请日: | 2009-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9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顺;扈曙辉;钟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8/02 | 分类号: | H04W8/02;H04W8/12;H04W88/02;H04W88/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彭愿洁;李文红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通讯 系统 以及 相关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设备往往会在不同的网络间切换,例如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网络以及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High Rate Packet Data)网络之间进行切换。
若LTE/HRPD的双模用户设备是单发双收的双模用户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当用户设备在一个网络上收发数据的时候,它不可能同时在另外一个网络上执行注册、鉴权或者会话协商的工作,所以导致用户设备跨网络切换时,必须先进行注册、鉴权或者会话协商等工作。这些过程通常需要几秒,造成数据传输中断,极大地影响了实时业务在切换过程中的业务质量。
为了降低实时业务切换的延时,“预注册”的概念被提出,即当用户设备仍然还在源网络的时候,用户设备一边收发数据,一边通过源网络以及网络间S101接口与目标网络执行注册、鉴权或者会话协商等工作。
在用户设备真正进行跨网切换的时候,用户设备通过源网络和跨接入技术隧道将切换消息发给目标网络,获得目标网络的资源分配信息后,可以切换到目标网络的无线链路上,开始在目标网络收发数据,因此最大程度降低了跨网切换业务中断时间。
现有技术中一种预注册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方法为:
1、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当前在第一演进基站(eNB,evolved Node B)/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网络中注册;
2、当满足一定的无线条件时,UE向目标演进接入网(eAN,evolved Access Network)发起预注册过程;
3、UE通过第一eNB,MME以及网络间S101隧道和第一eAN之间创建虚拟连接;
4、虚拟连接打开后,UE与第一eAN之间进行HRPD消息交互;
5、UE从第一eNB移动到第二eNB,第一eNB静态配置的区域标识(Sector ID)属于第一eAN,第二eNB静态配置的Sector ID属于第二eAN;
6、UE通过第二eNB发送HRPD消息,MME收到第二eNB发送的HRPD消息之后,根据其Sector ID将HRPD消息转发至第二eAN。
但是,上述的技术方案中,UE在第一eNB中进行预注册,则虚拟连接已经打开,当UE从第一eNB移动到第二eNB时,UE的HRPD会话仍旧保存在第一eNB对应的第一eAN中,所以当MME将HRPD消息发送至第二eAN之后,第二eAN中并未保存HRPD会话,且无法与UE创建HRPD会话并进行会话维护,因此会导致会话协商失败,从而导致预注册过程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能够保证预注册过程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移动管理实体MME接收演进基站发送的上行链路隧道消息,所述上行链路隧道消息中包含用户设备UE生成的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消息;若MME根据所述上行链路隧道消息确定所述UE与第一演进接入网之间的虚拟连接开启或根据所述上行链路隧道消息确定需要将所述HRPD消息发往第一演进接入网,则将所述上行链路隧道消息中的HRPD消息转发至所述第一演进接入网;所述第一演进接入网为所述UE当前对应的隧道的对端演进接入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系统,包括:演进基站,用于发送上行链路隧道消息,所述上行链路隧道消息中包含UE生成的HRPD消息;MME,用于接收所述演进基站发送的上行链路隧道消息,若根据所述上行链路隧道消息确定所述UE与第一演进接入网之间的虚拟连接开启或根据所述上行链路隧道消息确定需要将所述HRPD消息发往第一演进接入网,则将所述上行链路隧道消息中的HRPD消息转发至所述第一演进接入网;第一演进接入网,用于接收所述MME发送的HRPD消息;所述第一演进接入网为所述UE当前对应的隧道的对端演进接入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91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