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电池及其所用的环形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8052.0 | 申请日: | 200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8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邱新平;郑曦;安杰;朱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36 | 分类号: | H01M10/36;H01M2/20;H01M10/50;H01M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牛晓玲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电池 及其 所用 环形 | ||
1.一种组合电池,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电连接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以一个安插在另一个内的方式相互嵌套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均为带有通孔的环形单体电池,每个环形单体电池包括限定所述通孔的内侧壁、限定所述环形单体电池的外周边的外侧壁以及位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的芯体,所述多个环形单体电池以一个安插在另一个的通孔内的方式相互嵌套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包括一个实心单体电池和围绕该实心单体电池的一个或多个带有通孔的环形单体电池,所述实心单体电池包括芯体和限定所述实心单体电池的外周边的外侧壁,所述环形单体电池包括限定所述通孔的内侧壁、限定所述环形单体电池的外周边的外侧壁以及位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的芯体,所述一个实心单体电池和所述一个或多个环形单体电池以一个安插在另一个的通孔内的方式相互嵌套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个环形单体电池的芯体的最大厚度小于或等于35mm。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的间隙大于或等于5mm。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中被围绕的一个单体电池的外侧壁与围绕该单体电池的另一个单体电池的内侧壁重合。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中的至少一个单体电池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上设有散热鳍片。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可拆卸地嵌套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单体电池的相互面对的内侧壁和外侧壁通过散热鳍片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单体电池是空心圆柱体或空心棱柱体,所述环形单体电池的通孔的中心线与该环形单体电池的几何中心线重合。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单体电池是空心圆柱体或空心棱柱体,而所述实心单体电池相应地是实心圆柱体或实心棱柱体,所述环形单体电池的通孔的中心线与该环形单体电池的几何中心线重合。
12.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为锂离子电池。
13.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的芯体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采用卷绕工艺或采用叠片工艺制成。
1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的芯体由多个小容量的电芯并联而成。
15.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具有通孔而呈环形,包括限定所述通孔的内侧壁、限定所述电池的外周边的外侧壁以及位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的芯体,所述内侧壁和/或外侧壁是包括两个壳壁的双层壁,所述两个壳壁在它们之间用散热鳍片连接成一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中的一个为所述双层壁,所述电池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中的另一个上设有散热鳍片。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是空心圆柱体或空心棱柱体,所述电池的通孔的中心线与该电池的几何中心线重合。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为锂离子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805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贯叶连翘精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正极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