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红外SF6检测、监控仪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57300.X | 申请日: | 2009-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4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 发明(设计)人: | 朱春才;李运德;刘模;彭珺;熊敏;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涛 |
| 主分类号: | G01N21/35 | 分类号: | G01N21/35;G01M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106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红外 sf sub 检测 监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红外SF6气体泄露检 测、监控仪器。
背景技术
SF6介绍:
SF6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嗅、无毒和不可燃的气体,其化学 性能非常稳定,在20℃和101325Pa时的密度为6.08g/L,约为空气密度的5倍, SF6气体的临界温度为45.6℃,经压缩而液化,通常以液态装入钢瓶运输。
SF6气体的电气绝缘性能和灭弧性能非常强。SF6的分子量是空气的5倍, 因此SF6离子在电场中的运行速度比空气中的氮、氧等离子小得多,更容易发生 复合性,氟离子使气体带电质点减少,大大提高气体的绝缘水平,约为空气的3 倍。氟元素是所有元素中对电子亲和合力最强的,所以SF6具有很强的电负性, 对电子吸引能力极大,极易形成负离子,所以SF6气体的灭弧性能是空气的100 倍。因此,SF6气体在电气设备中应用非常广泛,是目前所发现的绝缘灭弧性 能最好的物质。
纯净的SF6是一种惰性气体,设备中的放电会造成SF6气体分解,其分解产 物与结构材料是不相容的。SF6气体在电弧作用下产生气体的分解,绝大部分分 解物为硫和氟的单原子,电弧熄灭后,大部分又可还原,仅有极少部分在重新 结合的过程中与游离的金属原子及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金属氟化物以及HF有 毒性和腐蚀性物质。
SF6又是在化学上极其稳定的一种气体,它在大气中的寿命约为3200年。 特别是SF6具有很强的吸收红外辐射的能力,也就说,SF6是一种有很强温室 效应的气体,如以100年为基线,其潜在的温室效应作用为CO2的2.39万倍。 加之目前排放到大气中的SF6气体,正以8.7%的速率在增长。
综合SF6气体特点,测定其泄露点的设备极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SF6气体泄漏的检测均很重视,目前对SF6设备内压力变化的 检测手段主要是利用气体密度继电器,一旦密度继电器报警,说明设备发生了 SF6气体泄漏故障,但往往设备是在运行状态,不能马上停电;即使能够安排停 电,因目前常规使用的捡漏仪是手持设备,检修人员必须手持检测仪器直接接 触检测点才能发现,现场操作很不方便。同时,目前国内所使用的检测设备主 要使用特异性吸附探头,需要使用氩气或其他特种气体,存在探头有固定寿命, 存在失活的问题,在高浓度SF6空间内探头无法正常工作。而目前的红外激光检 漏设备,无法定出微量泄露。
常州市科能电器有限公司2007年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六氟化硫漏点激光 成像仪”(CN2856958)该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安全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 种对电力系统系统六氟化硫断路器、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等高压电气设备 的六氟化硫气体泄漏点进行检测的六氟化硫漏点激光成像仪,利用六氟化硫气 体对激光有较强的西后能力,采用红外光谱法检测六氟化硫气体漏点,并通过 光电信号转换、图象处理等步骤,将漏点位置进行成像显示;但对于微量的泄 漏无法定位,而且因红外激光源的寿命限制,无法进行在线长时间监测。
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公开的使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的六氟化硫气体微量 泄漏在线检测装置”(CN201126438),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泄漏检测装置, 具体是在高压开关室内六氟化硫气体的微量泄漏在线监测装置。此专利存在大 量剂量失活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原理是运用长寿命红外光学系统,完成测定要求的。
红外仪是通过非接触探测红外能量(热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进而 在显示器上生成热图像和信号值,并可以对温度值进行计算的一种检测设备。 红外仪能够将探测到的热量精确量化,或测量,使不仅能够观察热图像,还能 够对发热的故障区域进行准确识别和严格分析。由于近年来的技术革新,尤其 表现在探测器技术,内置可见光照相机,各种自动功能,分析软件的发展等等, 使得红外分析解决方案比以往更为经济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涛,未经杨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73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加速度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实现汽车导航的方法、装置及摄像机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