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型电子漏电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7010.5 | 申请日: | 200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1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钱金华;徐光年;蒋海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永信电子有限公司;海盐县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2H3/32 | 分类号: | H02H3/32;G01R31/02;G01R11/57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沈志良 |
地址: | 31420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电子 漏电 保护 | ||
1.一种智能型电子漏电保护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大电流继电器和电 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接于大电流继电器的输入端,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单相 复费率电能计量芯片,该单相复费率电能计量芯片上连接有用于通信的接口芯 片、用于采集漏电流的通过A/D转换器连接的漏电流采样回路、用于采集电流的 电流采样回路、用于采集电压的电阻分压采样回路、用于驱动继电器的驱动电路 和用于继电器输出端电流检测的出口检测反馈回路,单相复费率电能计量芯片对 来自接口芯片、漏电流采样回路、电流采样回路、电阻分压采样回路、驱动电路 和出口检测反馈回路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控制;漏电流采样回路与电流互感器连 接,电流采样回路和锰铜分流器连接,锰铜分流器与电源输入端的N端连接,电 阻分压采样回路与电源输入端的N端及L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电子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单相复费率电 能计量芯片为带8052MCU的单相复费率电能计量芯片,转换器为10位A/D转换器, 接口芯片用RS485接口芯片或是载波通信芯片,大电流继电器用双刀单掷大电流 继电器,出口检测反馈回路用光电耦合器;RS485接口芯片上连接有保护电路, 用以保护RS485接口芯片上被烧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电子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单相复费率电 能计量芯片上还连接有EEPROM存储器,该存储器的功能是用于存储数据和供电力 抄表终端随时取用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电子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还设有 阻容降压电源回路,连接于电源输入端的L端和N端;大电流继电器上连接有手 动合闸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电子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电源输入端连 接有电源指示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电子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单相复费率电 能计量芯片上连接有报警蜂鸣器,用于归位的试验按钮,通信指示灯,漏电指示 灯,过载指示灯,合闸指示灯。
7.一种智能型电子漏电保护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大电流继电器和电 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接于大电流继电器的输入端,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设有中央 处理器,中央处理器上连接有计量电量的电能计量芯片、用于通信的接口芯片、 用于采集漏电流的漏电流采样回路、用于驱动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和用于继电器输 出端电流检测的出口检测反馈回路,中央处理器用于对来自电能计量芯片、接口 芯片、漏电流采样回路、驱动电路和出口检测反馈回路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控制; 漏电流采样回路与电流互感器连接;所述的电能计量芯片上连接有采集电流的电 流采样回路和采集电压的电阻分压采样回路,电流采样回路和锰铜分流器连接, 锰铜分流器与电源输入端的N端连接,电阻分压采样回路与电源输入端的N端及L 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电子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中央处理器用 AVR RISC处理器,电能计量芯片用脉冲式单相电能计量芯片,接口芯片用RS485 接口芯片,大电流继电器用双刀单掷大电流继电器或两个单相磁保持继电器,出 口检测反馈回路用光电耦合器;RS485接口芯片上连接有保护电路,用以保护 RS485接口芯片上被烧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电子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还设有 阻容降压电源回路,连接于电源输入端的L端和N端;电源输入端连接有电源指 示灯;大电流继电器上连接有手动合闸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型电子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中央处理器 上连接有用于报警的蜂鸣器,用于归位的试验按钮,通信指示灯,漏电指示灯, 过载指示灯,合闸指示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永信电子有限公司;海盐县供电局,未经嘉兴市永信电子有限公司;海盐县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70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