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五节芒茎杆集成材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6971.4 | 申请日: | 200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3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钱俊;胡勇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林学院 |
主分类号: | B27J7/00 | 分类号: | B27J7/00;B27N3/10;B27K1/00;B27G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1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节 芒茎杆 集成 生产 方法 | ||
1.一种五节芒茎杆集成材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经过如下步 骤:
(1)、选材与干燥:选直径≥5mm、杆长≥400mm,不霉变和 腐烂的五节芒茎杆,干燥至含水率8%-25%;
(2)、铺料、去叶和表层处理:经选料干燥后的茎杆一一纵 向平行、互相紧靠、铺排成一层并排料,送入由先至后至少三对 上下钢刷辊的五节芒茎杆去叶和表层处理装置的工作辊面之间 的缝隙中,进行去叶、除蜡质和除硅质、表面打毛和茎杆开裂;
(3)、原料的改性处理: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茎杆料选 择性地进行防水、防霉、防腐、阻燃和染色的改性处理,各项改 性处理的相应处理液均为公知公用技术,改性处理的方法是原料 在处理液中经多次辊压与卸压进行交替吸渗和挤出,制成按设计 要求的改性料;
(4)干燥与浸胶:将步骤(3)制得的改性料干燥至含水率 4%-15%,浸入胶液中,先后经过至少四对工作辊的压、切、刺、 挤中完成施胶,第一对剖切辊,辊面有环形分布的剖切刃,对原 料再进行剖切,利于胶液内渗,第二对的压切辊,辊面有环形剖 切刃和纵向排列的凸齿,对原料切刺和施压,使渗有胶液的原料 受压变形后,一部分胶液挤入近旁的无胶区,通过辊压,原料弹 性变形产生负压而吸胶,再进入第三对的压料辊,辊面有凸齿, 挤压原料,重复前述挤胶入无胶区和负压吸胶的效果,最后在胶 液外的是辊面光滑的挤胶辊,挤出渗入原料中多余的胶液,回收 该余胶;浸胶时,脲醛胶、酚醛胶和三聚氰胺胶的固含量分别控 制到10%-30%、4%-25%和4%-25%,为利于渗透均应降低胶液的初 粘度,上述三种胶的施胶量分别为8%-20%、7%-15%和6%-15%;
(5)、再干燥:将步骤(4)制得的含胶改性料干燥至含水 率6%-12%;
(6)定向铺装:将步骤(5)干燥后的原料大致平行纵向铺 装成板坯入模具或放入单层或多层热压机中;
(7)胶合成型:选择性地采用模压或平压,板坯入模的进 行模压,入单层或多层热压机的采用平压即热压,模压是板坯入 模具,压缩至设计的密度,成型后与模具一起,放入50-90℃的 定型室内经4-24h定型后拆模,将集成材移至温度为25-35℃、 湿度为45%-70%的室内,存放12-36h;热压是采用脲醛胶的,控 制温度为120-160℃、热压时间0.5-1min/mm板厚,采用酚醛胶 相应的温度150--190℃、时间0.4-0.8min/mm板厚,采用三聚 氰胺胶的相应温度140-170℃,时间0.5-0.9min/mm板厚;
(8)、后处理:完成步骤(7)后的粗制品,进行裁边、截 断、砂光、修补和检验工作后,即制成五节芒茎杆集成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林学院,未经浙江林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697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升夹线强度的高压电力互感器
- 下一篇:易于安装的高压电力零序电流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