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齿轮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55774.0 | 申请日: | 200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3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孙树峰;王萍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9C39/02 | 分类号: | B29C39/02;B29C33/38;B29C67/00;C25D1/10;B29L31/3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 地址: | 32052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制造 方法 | ||
1.微齿轮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飞秒激光双光子加工技术制作聚合物材料的微齿轮;
1.1)、将用CAD绘制的齿轮三维图形导入到飞秒激光双光子系 统的控制计算机中作为即将固化成形的零件;
1.2)、选用液态树脂材料,将材料进行烘干前期处理,在90℃ 烤箱中烘烤25分钟,将其放在载物台上;
1.3)、选择飞秒激光双光子的物镜为50×,数值孔径为NA=0.85, 入射功率为20mW产生飞秒激光双光子;
1.4)、首先固化成形载物台接触面上的一层,将飞秒激光双光子 的中心与载物台面重合,此时在垂直于XY水平平面的Z方向上,固 化点水平中心平面与载物台面重合,因而固化点水平中心平面上方的 一半形成固化层;
1.5)、在X、Y方向上,扫描进给步距和侧向步长均为100nm;
1.6)、当扫描完一层后,在Z方向上,固化点的中心上升高度为 350nm,这样逐层扫描固化,完成整个微齿轮的固化成形加工;
1.7)、利用质量分数为6%的NaOH溶液清洗显影加工完成的微 齿轮5分钟,即可得到聚合物材料的微齿轮;
2)、以聚合物微齿轮为模型进行微电铸,以获得金属材料的微齿 轮母模;
2.1)、在聚合物材料的微齿轮表面覆盖一层10纳米厚度的镍导 电种子层,导电种子层与电源负极相连,电源正极接金属镍;
2.2)、在微电铸池中加入微电铸液;
2.3)、铸液pH值为3.8~4.5;温度58~62℃;电流密度2.5~3安 培每平方分米;铸液循环速度100L/h;
2.4)、接通电路开关,微电铸过程开始,铸液中的金属镍不断附 着在阴极的导电种子层上,阳极的金属镍不断溶解在铸液中,直到微 电铸齿轮充满微齿轮母模;
2.5)、脱模获得材料为金属镍的微齿轮母模;
3)、将液态塑料注入金属微齿轮母模中,将液态塑料冷却固化成 型,脱模即可获取塑料齿轮。
2.如权利要求1微齿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3中, 为铸造出材料为镍的微齿轮,以浓度为350g/L的氯化镍溶液作为微 电铸液。
3.如权利要求2微齿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 微电铸开始前,在微电铸液中加入浓度为30g/L的硼酸,目的是为了 保持电铸液的pH值恒定,防止镍离子在阴极基体附近析出碱性物质 造成铸层疏松;
在微电铸液中加入浓度为0.03g/L的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表面活 性剂,目的是减小表面张力,因为表面张力一方面会导致铸液不易进 入微孔、微槽,另一方面会影响阴极所生成气泡的排出,从而使电流 波动导致电铸质量降低;
在微电铸液中加入浓度为30%的双氧水0.5ml,目的是防止或减 少阴极析出氢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577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板液处理装置
- 下一篇:花边机内、外挡板的加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