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石渣预处理的过氧化氢法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55736.5 | 申请日: | 200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2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吴忠标;程常杰;莫建松;倪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 地址: | 3112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石 预处理 过氧化氢 湿法 烟气 脱硫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石渣预处理的过氧化 氢法湿法烟气脱硫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每年排放的SO2已达2000多万吨,酸雨面积已达国土面 积的1/3以上。酸雨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SO2、NOX等排放是防止酸雨的关键措施。烟气脱硫是目前最主要的脱硫方式。在众 多的烟气脱硫技术中,湿法烟气脱硫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目前在世界上 已建成的脱硫装置中,湿法脱硫装置约占80%,它具有脱硫与除尘可同时 兼顾,机动灵活,适用性强,投资省和运行费用低的特点,被环保部门和 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技术。
电石渣是一种工业废料,但由于其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熟石灰相 同,而其价格低廉,因此,近年来被用来代替石灰作为脱硫剂,被大量用 于湿法烟气脱硫中。
但是电石渣中同样含有硫、磷等还原性物质,在电石渣-石膏法烟气 脱硫工艺中这些还原性物质会对亚硫酸钙氧化成硫酸钙的过程产生抑制 作用,延缓氧化启动时间,降低氧化速率。氧化时间的延长会增加脱硫系 统的浆液停留时间,进而需要更大的塔釜容积和氧化风量,这就增加了投 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因此,解决还原性物质抑制亚硫酸钙氧化成硫酸钙的 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了。
专利号为ZL200410092434.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的 电石渣生产高纯度石膏的方法,包括原料预处理过程、烟气脱硫过程、旋 流优选过程和脱水过程。该专利中涉及的电石渣原料预处理过程仅包括选 取固体物为15-18%的电石渣浆液,通过常规方法将固体物含量浓缩到 20-30%,同时使氢氧化钙的含量在80-85%,未有涉及电石渣脱硫过程中 还原性物质的去除。
目前所应用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大多数都没有对电石渣进行过预处 理,因此在控制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方面都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利用氧化剂对作为脱硫剂的电石 渣经行氧化处理,以缩短氧化时间,降低投资成本。
一种电石渣预处理的过氧化氢法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以电石渣作为脱 硫剂对烟气进行湿法脱硫,在电石渣化渣过程中加入过氧化氢,并搅拌1~2 小时,进行氧化反应,氧化电石渣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反应后的电石渣 作为脱硫剂,用于烟气湿法脱硫。
过氧化氢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而且能与水混溶,能更快、更完全的氧 化溶于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并且其氧化后所生成的物质为水,不会污染电 石渣浆液。
过氧化氢与电石渣中还原性物质(以S2-计)的摩尔比为4~5∶1为宜, 因为电石渣中的还原性物质以S2-为主,而S2-和H2O2反应的摩尔比为4∶ 1,其反应方程式为:
S2-+4H2O2=SO42-+4H2O
因此过氧化氢量太少的话氧化就不够完全,而过氧化氢量太多的话就会造 成浪费,经过试验,一般摩尔比控制在4.5∶1为最佳条件(这和所用电石 渣的还原性物质的成分有关,如果还原性物质较难氧化,则需要的过氧化 氢量就更多)。
为了让氧化反应进行的更充分,选择搅拌设备的搅拌功率一般应满足 0.15kw/m3·h,搅拌功率过小,浆液混合不够均匀,氧化反应就进行的不 充分。
所述的氧化反应的时间和所用电石渣的还原性物质的成分有关,如果 还原性物质较难氧化,则需要反应的时间也越长,最优为1-2小时,该反 应时间内还原性物质能去除率在80%以上,一般设计氧化时间为1小时比 较经济。
发明人通过分析多种电石渣的成分,得到其还原性物质一般为1‰左 右,根据上述条件范围,可知所需加入的双氧水(工业级双氧水的质量百 分比一般为27.5%)的量一般为2.3~2.9kg/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57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