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华鳖日本品系与凡纳滨对虾的池塘混养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54978.2 | 申请日: | 2009-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0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何中央;张海琪;杜建明;丁雪燕;徐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7/033;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华 日本 品系 凡纳滨 对虾 池塘 混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方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华鳖日本品系与凡纳滨对虾的池塘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凡纳滨对虾作为海虾淡养的优良品种在全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养殖生产中也出现不少问题,首先是病害发生频繁,以桃拉综合症、白斑综合症等为主的病毒性疾病已给白对虾养殖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其次是种质退化严重、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单一等,造成对虾抗病能力下降、水环境微生态平衡失控和养殖风险增大,严重制约了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尽管凡纳滨对虾养殖周期短,但一旦养不好,土地浪费,收入不稳。
中华鳖日本品系是经农业部公告的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商品鳖大规格比例高、病害少、营养丰富等优点,生长速度比普通中华鳖要快25%以上,养殖效益显著,目前其养殖模式比较单一,大多为温室养殖和池塘精养。现有养鳖中存在土地利用率低,加上鳖类的排泄物和食物碎屑的堆积,会造成池塘的水质严重恶化,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清塘工作,不仅加大了养殖者的负担,同时也造成了鳖病的频繁发生,而采用药物进行鳖病预防的方式,会使药物在鳖体内发生代谢沉积,必然会造成鳖类食用安全性的下降。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从2001年开始养殖凡纳滨对虾和中华鳖日本品系后,一直在探索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如何实现虾鳖共生互长,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生产出高品质的鳖、虾产品,达到增产增效一直是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华鳖日本品系与凡纳滨对虾池塘混养方法。解决了现有对虾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频繁,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单一、水环境微生态平衡容易失控和养殖风险大等问题,还解决了鳖类养殖过程中土地利用率低,养殖鳖易发生病害等问题,实现虾鳖共生互长,提高土地产出率,生产出高品质的鳖虾产品,从而达到增产增效。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中华鳖日本品系与凡纳滨对虾的池塘混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环境安静、周边无污染,背风向阳、水源充足的池塘,均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防逃设施、摄食台和增氧设施;
2)池塘清塘消毒、蓄水、培养基础饵料;
3)培育好基础饵料后,将淡化后的凡纳滨对虾苗于4月20日到5月15日放入池塘,投喂人工配合虾料,并做好水质管理,虾生长25~35天后,将中华鳖日本品系于水温在23℃以上、天气晴朗稳定时迁入池塘养殖,第二天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鳖料,并做好养殖管理工作;
4)8月份凡纳滨对虾陆续起捕上市,12月份开始至翌年3月份中华鳖日本品系起捕上市。
所述的池塘的面积为3~6亩,长方形,均为东西走向,池底平坦,淤泥少,长宽之比为2∶1,池塘坡比以1∶2~3,平均水深1.5~1.8米。
所述的培养基础饵料的方法为:用发酵过的有机肥或生物肥料150~200kg/亩,以及每亩泼洒光合细菌、EM原露有益微生物制剂1.5kg进行培育基础饵料,使池塘的水色呈油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30cm。
所述的凡纳滨对虾苗规格为0.7~1.0cm,经实验室检测不带病毒的健壮虾苗,放养密度为4~6万尾/亩。
所述的中华鳖日本品系规格350~500g/只,放养密度为400~500只/亩。
所述的投喂人工配合虾料的方法为:虾苗下塘后选用对虾配合饲料分早、中、晚三次投饵,晚上投喂量占全天投喂总量的55~65%。
所述的投喂人工配合鳖料的方法为:在中华鳖日本品系放养后第二天开始投喂中华鳖配合饲料,虾鳖饲料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6:30~7:30先投喂鳖饲料,一小时后再投喂虾饲料;15:30~16:30先投喂鳖饲料,一小时后再投喂虾饲料,让鳖尽量在安静的环境下摄食。
所述的水质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虾放养后1个月内只添水,不换水,每次添水5~10cm,养殖中、后期视水质情况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20%,至6月份的梅雨季节,将池水保持在1.4~1.6米;到7、8月高温季节时,则将池水灌至1.8~2.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未经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49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