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钝化披覆GPP芯片电泳液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54849.3 | 申请日: | 2009-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9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坚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常山隆昌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D5/44 | 分类号: | C09D5/4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 地址: | 3242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钝化 gpp 芯片 电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GPP芯片的生产工艺,尤其是涉及该生产工艺中玻璃钝化披覆GPP芯片的电泳液。
背景技术
要提升半导体芯片的可靠性,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半导体芯片裸露的PN结位置的洁净度,尽可能减少可导电物质在PN结表面的存在。同时,保持GPP玻璃厚度是一个关键,而重点在于设计和控制玻璃的均一性。因为我们既需要较厚的玻璃厚度,保证芯片保护位置的绝缘耐压强度,不至于在使用中形成玻璃保护层的击穿而使芯片失效,又要求玻璃不要太厚或局部太厚,使作为玻粉载体的有机物在氧化烧结的过程中能够完全的被烧除,形成CO2,而不要碳化形成单质的C沉积在芯片的PN结表面而形成漏电通道,导致产品的常温IR高,而高温下的IR就更高而容易失效。同时尽可能少的使用有机物载体,使烧玻璃的时候能够更有效的消除C单质残留,提升可靠性。目前的玻璃钝化披覆GPP芯片电泳液组分为乙酸乙酯、异丙醇、氨水、玻璃粉,其中,乙酸乙酯占主要成分。该配方在使用中会出现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玻璃钝化披覆GPP芯片电泳液,使玻璃烧结后有机物的残留和烧不尽导致的C单质残留更少,产品的常温IR更小。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由以下组分组成:体积百分比为93.75%的异丙醇,体积百分比为6.25%的酸性界面活性剂;在每10000ml上述混合液中添加375g玻璃粉。
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减少了有机物载体的含量和成分,去除原分子量为88.1的乙酸乙酯,全部改用较小分子量60.1的异丙醇。同时采用酸性界面活性剂(EVO)作为调整剂,新型电泳溶液配方有如下优点:
(1)、采用了更好的功能团的成分,吸附较多的电荷,电泳液的定向性能和玻粉附着的致密度和牢固度更好,玻璃的造型更优良。
(2)、由于采用了更低分子量的高分子有机载体,玻璃烧结后有机物的残留和烧不尽导致的C单质残留更少,产品的常温IR更小。
(3)、由于采用了酸性界面活性剂,它对玻粉的附着力强,电泳液的悬浮效果优于传统配方的电泳液,因此溶液长时间放置后只需要短时间的超声处理即可重复使用,能够使利用本发明的电泳液的电泳生产保持较高的连续性,而不需要像传统电泳液那样使用前需要超声2小时,使用过程不能够中断,中断后导致电泳液的浪费或需要重新进行2小时超声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传统配方电泳液的GPP芯片的玻璃造型图。
图2为利用本发明电泳液的GPP芯片的玻璃造型图。
图3为利用传统配方电泳液的GPP芯片IR离散图。
图4为利用本发明电泳液的GPP芯片IR离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电泳液的配方为:它由以下组分组成:体积百分比为93.75%的异丙醇,体积百分比为6.25%的酸性界面活性剂;在每10000ml上述混合液中添加375g玻璃粉。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电泳液的技术效果。
1、玻璃造型均一性改善
如图1和2所示,传统电泳配方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定向性不好,即电泳过程中,芯片不需要玻璃保护的地方会上玻璃,导致玻璃烧结完后还要对不需要玻璃的地方进行去玻璃处理;利用本发明的电泳液,完全消除了该问题的存在。既能够保证了玻璃的耐压强度,又能够保证玻粉中有机物载体的烧除效果。
2、常温和高温漏电流小:
由于采用了小分子量的有机载体,同时玻璃的厚度适中,从而保证本发明电泳液的有机杂质能够去除干净,减少其污染影响得到小的漏流。
(1)常温漏电流比较:
分别收集和统计4批各2K的利用本发明电泳液的GPP芯片和利用传统电泳液的GPP芯片,对其常温漏流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见图3和图4,发现利用本发明电泳液的GPP芯片的漏流小而集中。
(2)高温漏流比较:
下表为利用本发明电泳液的GPP芯片和利用传统电泳液的GPP芯片的不同温度的漏流数据,表明本发明电泳液的GPP芯片高温漏流更小可靠性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常山隆昌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常山隆昌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48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