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大青叶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3629.9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4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徐珊;李范珠;张永生;陈民利;吴巧凤;朱飞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534 | 分类号: | A61K36/534;A61K9/12;A61P3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美娟;冷红梅 |
地址: | 31005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青叶 中药 组合 及其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大青叶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在制备防治流感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利用该中药组合物制备的防治流感的喷雾剂。
(二)背景技术
流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异形成新株型,给疫苗预防带来很大的困难,因而,流感是至今尚无法完全加以控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同时也是国际上第一个实现全球监测的传染病。目前西医尚无针对性有效方法和药物。应用中草药治疗流感有数千年的历史,对流感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如在抗击SARS的中,中医中药显示了其强大的作用。SARS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在肺,病邪从口鼻而入。中药具有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肺循环、镇痛抗炎等综合功效,可使流感痊愈。因此,中药在防治流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中医需要辨证论治才能处方,应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也难以满足大规模推广的要求。因而,迫切需要经多年临床应用证实在防治和治疗流感方面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方剂。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为了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药源丰富、价格低廉的能在体内外抑制流感病毒的含大青叶的防感药物组合物,以及这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流感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大青叶的中药组合物(防感药物组合物),由质量配比如下的组分组成(均以干重计):
大青叶 10~20份
蒲公英 10~20份
野菊花 10~20份
制苍术 5~20份
薄荷 1~10份。
其中大青叶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为本方之君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青叶对甲型流感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有抑制感染并有抑制增殖作用,同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广谱抑菌作用。野菊花味苦、辛,性微寒,归肺、肝、心经,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野菊花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大青叶、蒲公英、野菊花三味药均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对引起流感的时疫热毒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从现代研究角度来说,此三味药不仅通过抑制病毒直接治疗流感,且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力达到间接防治流感的疗效。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除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术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炎作用。流感多易兼夹湿浊之邪,故而本发明用苍术以除湿浊之邪。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辟秽气之功效。时疫热毒之邪首先犯表,薄荷长于疏散表邪,以截断病邪入里之通道。本发明配方合理,经多年临床应用,其在防治和治疗流感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是防治流感的理想药物。
所述中药组合物优选的质量配比如下:
大青叶 15份
蒲公英 15份
野菊花 15份
制苍术 10份
薄荷 5份。
本发明还涉及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流感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药物可添加常规辅料,制成下列之一的剂型:①汤剂②胶囊剂③颗粒剂④粉剂⑤片剂⑥口服液⑦喷雾剂。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喷雾剂,所述的喷雾剂取组方量的组分,主要用于防治流感病毒的喷雾剂(防感喷雾剂),所述喷雾剂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1)取10~20质量份的大青叶、10~20质量份野菊花、10~20质量份蒲公英,混合后加入质量为混合物质量5~10倍的水,煎煮1~3次,每次0.5~2小时,收集煎液,冷却,膜分离(常规膜分离装置,截留分子量20~70万),浓缩,得药液;
(2)取5~20质量份的制苍术和5~10质量份的薄荷,粉碎,提取混合挥发油;通常以挥发油提取器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36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