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磺化尾气循环吸收方法及循环吸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53550.6 | 申请日: | 2009-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0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方银军;林良旭;胡剑品;邹欢金;秦志荣;冯晚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洪新 |
| 地址: | 310009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磺化 尾气 循环 吸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磺化尾气循环吸收、再利用的新工艺,属于表面活性 剂生产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表面活性剂行业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发展最早、产量最大、应用最广 的一类产品。以气相SO3(三氧化硫)为磺化剂对有机物料进行磺化的工艺,是 目前生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最为广泛应用的工艺技术。由于SO3属于高污染物 质,在磺化工艺中,需要充分考虑磺化尾气的回收、处理等问题。在传统的磺 化工艺中,磺化后物料和过量SO3气体由气液分离系统分离。分离出来的SO3气体(含部分SO2气体)分别经过静电除雾器、碱喷淋装置、酸吸收塔吸收处 理。虽然该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尾气中的SO3气体,但是也增加了生产投资和物 料浪费,存在SO3气体利用率低等问题。如新增加的静电除雾装置投资大、设 备体积大、故障率高。特别是经过静电除雾器处理后产生的静电废酸中含有大 量过磺化有机物、硫酸盐物质,使其利用价值低,更难于进一步处理。在生产 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采用有效的方法进一步处理静电酸废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适用于各种磺化后SO3尾气循环吸收、回收利用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加工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磺化尾气循环吸收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SO3和有机物料1在磺化器内接触反应后的混合物料,经过置于磺化反 应器底部的填料层输出直接进入一气液分离装置,由该装置分离过量的SO3气 体,液态物料由气液分离装置底部出料口输出进入下一步生产工序,SO3气体从 该装置的上部输出并进入尾气循环吸收装置;
B、进入尾气循环吸收装置后的SO3气体,由该装置内部的换热器进行补充 加热后,在装置内至下而上行走;有机物料从外部输入尾气循环吸收装置后由 装置内的雾化喷嘴喷料至上而下走料并均匀分布于下填料层内,与所述的SO3气体在反应装置的下填料层内接触反应并生成相应的磺化产物;
C、所生成的磺化产物从尾气循环吸收装置的底端出口导出样品进行检测, 若合格就直接出料,少量残余SO3气体从该装置顶部输出至除雾装置除雾处理 后出料;否则进行以下操作:重新将该磺化产物输送至装置顶部,并再次雾化 喷洒进入装置内的填料层,与SO3气体进行再次接触反应并进入常规尾气吸收 系统;
D、输至除雾装置的残余SO3气体,经过填料层除雾处理后从除雾装置输出, 接着分别通过碱喷淋、酸吸收处理并排放。
所述除雾装置底部累积的物料通过一连通循环吸收系统的管路直接出料; 或者再次进入尾气循环吸收装置进行磺化反应。
所述的有机物料1为各种可磺化物料,包括以下物质的任一种:脂肪醇,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甲酯,烯烃,直链烷基苯,烷基二苯醚,天然油脂, 大豆磷脂,萘。
所述工艺流程中,有机物料2(易磺化物料)为各种可易于磺化的物料,包 括以下物质的任一种:脂肪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甲酯,烯烃,直链 烷基苯,烷基二苯醚,天然油脂,大豆磷脂,萘。
所述工艺中,尾气循环吸收装置内的雾化喷嘴是压力雾化喷嘴或文丘里喷 嘴,并采用多点位布置,喷嘴数量为2-100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35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送出容器
- 下一篇:多层聚酯容器及其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