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丙烯塔顶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3480.4 | 申请日: | 2009-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9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邱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42 | 分类号: | B01D3/42;C07C11/06;C07C7/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 塔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丙烯塔顶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前一直认为压力的稳定控制是精馏塔操作的要点,所以,以前采用固定回流比,压力投自动控制。热旁路的大开大合,虽然能把压力控制在一个值上,但造成回流罐液位的上下振荡波动,同时也相应引起精丙烯纯度的波动,当纯度很低时,丙烯外甩量关得很小,纯度很高时,丙烯外甩量又开得很大,有时候为了维持回流罐液位,大幅关小丙烯外甩量。这本身就是不稳定的现象,完全处于被动调节的阶段,丙烯高产难以实现。所以当液位变化时,我们尝试采用调节塔底热水量的办法,但效果不好,很迟钝,有一种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感觉。而且当回流罐液位下降很快时,提热水量造成整个塔的压降增大,最终造成液泛。到后来有所进步,预计到回流罐液位要暴涨或暴跌之际,马上用热旁路手动调节液位,再用回流量来补充调节,这个实际上还是手忙脚乱,难以做到精确调节,而且压力随时都会变化,变化多少很难把握,盯表强度也很大。另外每个班的操作手法没有统一,各有各的方法,产品产量和质量都不稳定。
精丙烯塔顶的连接见图1,其存在问题是:1,满负荷运行,操作条件比较苛刻。2,该塔基本是全手动操作,一些重要操作控制参数(如:丙烯纯度AC4101和丙烯出料FC4120、回流罐液位LC4108及回流量FC4119)都无法投自控。3,各班操作思路不同,造成塔的工况极不稳定。该塔容积大,一旦波动要稳定下来需要很长时间。这些因素都影响精丙烯的产量。如果能把塔顶的五个重要参数分别串接起来自动控制,操作肯定要稳定得多。但是,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直不能解决,导致这些控制回路都投不上串接。第一:到底应该以哪个作为主回路或者主参数不能确定。第二:PID参数应该如何设定为最佳。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精丙烯塔顶每一层塔盘上的丙烯纯度都不一样,呈阶梯式下降趋势,当压力波动时,回流罐液位上升时,大量较低纯度丙烯组分通过塔顶馏出线时,AIC4101色谱即时反映了这一点,虽然V4004不一定马上不合格,但马上就会恶化。所以当其它参数稳定时,液位的上升和下降直接反映了塔顶馏出物的增加和减少,若液位上升则纯度下降,若液位下降则纯度上升。若能有一个稳定的液位,则纯度也是稳定的,纯度的变化就非常小,可以通过细微的调节来获得稳定的工况,从而实现丙烯高产。所以控制液位是从原来的被动调节向主动调节的转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丙烯塔顶的控制方法,其能多出精丙烯可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同时这项发明大大提高了操作平稳率,减轻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强度。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精丙烯塔顶的控制方法,其精丙烯塔顶的回流罐液位计(LC4108)与回流量控制的控制阀(FC4119)串接;测量丙烯纯度的检测控制单元(AC4101)与控制丙烯外甩量的控制阀(FC4120)串接;控制塔顶压力的检测控制单元(PC4C103)与冷热旁路上的各路控制阀分别串接,其特征在于:回流罐液位和塔顶的压力采用PI控制。
作为改进,丙烯纯度也采用采用PI控制。
塔顶的压力其PI控制参数P值7-13%,为增益;I值≥700min。
回流罐液位其PI控制参数P值1.3-1.7%,为增益;I值15-20min。
丙烯纯度其PI控制参数P值2.7-3.3%,为增益;I值85-115min,检测控制单元量程是0-1%,代表99-100%的丙烯纯度。
控制阀(FC4119和FC4120)是流量控制的,属非滞后参数,只要调节灵敏就行,参数设置分别为(P值0.4%;I值0.5min)和(P值0.6%;I值0.5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应用在相同装置上,如精丙烯塔,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这样的装置有很多;其次可以应用在同类相似装置上;PI参数的理念几乎可以用在任何滞后的操作场所中,它当I积分时间足够长条件下,可以获得微分D的超前调节的效果,它能大幅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装置的平稳率,减少操作人员的操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精丙烯塔顶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34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净化器及其送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频节能潜水电泵控制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