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邮资机金属异物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3315.9 | 申请日: | 2009-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2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彬;占红武;胥芳;史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3/00 | 分类号: | G01V3/00;B41J29/3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邮资 金属 异物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邮资机。
背景技术
邮资机是一种能在邮件或签条上打印邮资标志,并能预置、结算 和调整邮资,同时能提供相关业务数据的邮件处理设备。
邮资机由数据管理模块和戳印输出部件两部分组成。机械戳式邮 资机以机械盖戳方式在信封上加盖邮资符志。数字式邮资机通常以喷 墨、热转印等方式在信封上打印输出邮资符志。
邮资机的戳印输出部件是易损件。正常使用条件下,机械戳的寿 命在2千万封以上,数字式邮资机的喷墨打印头寿命也可达1千万封 以上。但是常见的问题上,部分信封内违规夹带金属硬币、硬质卡片, 或者以金属书钉封口。信封内的金属物品和硬质物品会使邮资机的戳 印输出部件有效寿命急剧降低;金属书钉更是能一次性使机械戳或喷 墨打印头完全报废。
数字式邮资机是目前的发展主流。由于技术原因,数字式邮资机 的戳印输出部件结构精美,相对更容易损坏。
传统邮资机应用系统中,为到达保护邮资输出部件的目的,需要 有专人提前对所有待处理邮件进行检查,如此费时费力,仍不时有疏 漏导致邮资机损坏的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的邮资机不能实时检测信封内的金属异物、不能避 免由金属异物损伤邮资机的情况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时检 测信封内的金属异物,有效避免由金属异物损伤邮资机的情况的邮资 机金属异物检测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邮资机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 打印头,机架上安装用于探测金属的金属探测器,从信封的运动方向 上看,所述金属探测器位于所述打印头的后方,所述金属探测器连接 用以依照金属探测器的信号,如有金属异物则向邮资机发出紧急停止 信号的微处理器。
进一步,所述金属探测器连接A/D转换器,所述A/D转换器连接 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包括:用于对金属探测器的电压信号进 行中值滤波的滤波模块;用于对中值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误差修正的修 正模块;用于将修正后的参量进行标度变换的变换模块;用于将标度 变换后的参数进行线性化处理的线性化模块;用于将线性化后的数值 与预设的阈值相比较,当超限,则输出金属异物报警信号,向邮资机 发出紧急停止信号的告警模块;所述A/D转换器连接所述滤波模块, 所述滤波模块连接所述修正模块,所述修正模块连接所述变换模块, 所述变换模块连接所述线性化模块,所述线性化模块连接所述告警模 块。
再进一步,所述微处理器还包括:用于根据金属异物报警信号, 向数码管输出告警显示的显示模块;所述告警模块连接所述显示模块, 所述显示模块连接数码管。
所述微处理器为嵌入式处理器,所述嵌入式处理器连接键盘和非 易失性存储器,所述嵌入式处理器还包括与邮资机数据通讯的邮资机 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能够实时检测信封内的金属异 物,有效避免由金属异物损伤邮资机的情况;2、通过在线实时检测方 式,保证邮资机即使以高于25000封/小时的速度连续工作,仍能有效 保证设备安全;3、使用嵌入式微控制器,以数字方式对金属探测器的 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和标度变换等处理,能有效抑制背景电气噪声干扰, 使检测过程灵敏准确,杜绝了误报漏报现象,最终的报警信号由微控 制器通过通用RS232接口输出至邮资机控制系统,有利于系统集成。。
附图说明
图1是邮资机金属异物检测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图2是控制器的处理流程图。
图3是在线金属探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3,一种邮资机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所述 机架上固定安装打印头1,机架上安装用于探测金属的金属探测器2, 从信封3的运动方向上看,所述金属探测器2位于所述打印头1的后 方,所述金属探测器2连接用以依照金属探测器的信号,如有金属异 物则向邮资机发出紧急停止信号的微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33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