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窜腔摆动式容积泵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53155.8 | 申请日: | 2009-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6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蔡勇;夏丁良;洪中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特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C9/00 | 分类号: | F04C9/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波 |
| 地址: | 315303浙江省慈***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窜腔 摆动 容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积泵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窜腔摆动式容积泵。
背景技术
容积泵,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电力、造纸、食品、制药、合成纤维等工业部门,传统的容积泵分为往复式和回转式两大类。往复式容积泵,它主要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电机驱动活塞杆运动,继而压缩缸体内的输送介质(比如气体),其惯性力难以平衡,振动大,转速低,而且体积大,工作效率也不高。另一种回转式容积泵,它主要包括设有进出口的圆筒形缸体、缸盖、设置在缸体内的可转动的转子以及传动部件,其中,输送介质(比如气体)从缸体的进口进入,经过旋转的转子带动,继而从缸体的出口输出。如专利号为ZL200520023995.X(公告号为CN2789461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双流通换向式凸轮转子泵》就公开了这么一种回转式容积泵。但这种回转式容积泵磨损大、能耗较高、压缩效率偏低且传输速度较慢,尤其对于粘稠状高浓度介质。
因而,一种转子采用全新的摆动方式运转的摆动式容积泵被发明出来,如专利号为ZL200410102740.2(公告号为CN100480488C)的中国发明专利《流体机械的揉动变容方法及其结构与用途》就公开了一种摆动式容积泵的结构。
该揉动变容机构包括一具有圆筒形内腔的缸体(揉腔体)、设置在缸体内的转子(揉轮)、旋塞和随动隔板,其中,缸体的圆筒形内腔的内周壁上位于随动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入口和出口,转子相对缸体偏心设置,转子与缸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月牙形传输容腔,旋塞可转动地限位在缸体内,而随动隔板一端固定在转子上,另一端从旋塞中央贯穿而过并插入到缸体的活动槽内。工作时,转子相对缸体内腔偏心摆动而与缸体的内周壁发生线接触,并将从缸体的入口输入的介质经月牙腔而逐步地从缸体的出口输出,缸体中的入口与出口被随动隔板分隔而只与接触线两侧的月牙腔分别相通。当转子将介质从月牙腔挤出到缸体中的出口后,转子随即会运动到最靠近旋塞的位置,此时,随动隔板达到完全伸入到缸体的活动槽内,而转子与缸体内周壁的接触线即位于该随动隔板的中心线上,缸体内的月牙腔不被随动隔板分隔而处于一个完全相通的状态,但,由于位于随动隔板的两侧的入口、出口分别位于缸体的圆筒形内周壁上,且开口具有一定的宽度,同时,转子是相对缸体的圆筒形内腔偏心设置的,因而,转子的外周壁无法完全堵住入口与出口,入口与出口在这一刹那通过同一月牙腔而相通,而出口处介质压力高,入口处介质压力低,势必造成出口处的介质回流至月牙腔,而进入到月牙腔的介质又会回流至入口处,这就是瞬间窜腔。这一问题,也是摆动式容积泵一直存在的一大弊病,目前还未得到完善解决。现有的摆动式容积泵,转子每摆动一个周期,就会产生一次瞬间窜腔,介质回流,并使得在入口处与出口处的介质压力差降低,势必造成容积泵的工作效率大幅降低,且能源耗费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窜腔现象的无窜腔摆动式容积泵,其工作平稳、效率高,能源耗费更低。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该无窜腔摆动式容积泵,包括具有圆筒形工作内腔的缸体和设置在缸体内的转子、旋塞以及随动隔板,所述缸体上位于随动隔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输入口与输出口,其中,所述的输入口开设在缸体之圆筒形工作内腔的内周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口开设在缸体之圆筒形工作内腔的内端面上,所述输出口的位置受以下条件限制:在转子转动到与缸体内周壁的接触线刚好位于随动隔板中心线的位置状态下,转子的端面将该输出口完全覆盖住,并且,在转子转动到与缸体内周壁的接触线刚好位于输入口中远离随动隔板的边沿位置状态下,该输出口即将露出于转子的端面外。
在该窜腔摆动式容积泵中,输出口位于缸体的内端面上,而只能与转子的端面发生接触,输入口仍只与转子的外周面发生接触,如此,当转子与缸体之圆筒形工作内腔的内周壁的接触线位于随动隔板的中心线上时,虽然缸体内的月牙腔与输入口略微相通,但转子的端面将位于缸体内端面上的输出口完全封闭住,使得输出口不与月牙腔相通,因而,可完全避免瞬间窜腔的现象发生,严格防止月牙腔内介质的瞬间回流。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口可以在缸体之圆筒形工作内腔的内端面上延伸有一伸入部,从而扩大输入口的输入面积,加快介质的输入速度。
所述输出口最后可以通往缸体的外周面,也可以笔直地直接通往缸体的外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特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特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31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