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烯弹力阻燃纤维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53141.6 | 申请日: | 2009-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9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毅;李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慧联聚合物有限公司;温州市特康弹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8/06 | 分类号: | D01F8/06;D01F8/10;D01D5/08;D04H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翟中平 |
| 地址: | 20150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力 阻燃 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弹性性能,又具有阻燃效果的三烯弹力阻燃纤维,属高弹纤维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CN1177988C、名称“聚丙烯纤维”,包括基于纤维总量的0.3~3%间同立构聚丙烯和基于纤维总量的99.7~97%的丙烯的等规立构结晶均聚物。其不足之处:其弹性、柔软性差,无法与尼龙相比拟。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能够与尼龙纱线的弹性和柔软性相比拟的三烯弹力阻燃纤维。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发明采用共聚法,将聚乙烯树脂与聚丙烯树脂共同熔融纺织,是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聚乙烯是由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裂介气体中的乙烯为原料聚合而成的,无毒,熔融流动性较好,属非极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改善聚乙烯的流动性,提高纱线的纵横向韧性。因此,本申请在聚丙烯材料中加入能够增加其柔曲性、流动性和弹性的聚乙烯,不仅能够在确保聚乙烯材料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聚丙烯材料的韧性和抗拉性,使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的抗拉性能、弹性和柔韧性尤如尼龙纤维一般;而聚氯乙烯的最大特点是阻燃,不易燃烧,燃烧时软化,能拉丝,它与聚乙烯、聚丙烯混合所制出的纤维具有良好的阻燃性,既能够极大地提高纺织产品的阻燃性,又能提高其拉丝性。
技术方案1:一种三烯弹力阻燃纤维,由聚乙烯3~5%、聚氯乙烯1~2%、聚丙烯96~94%树脂构成。
技术方案2:一种三烯弹力阻燃纤维的制作方法,将3~5%聚乙烯和1~2%聚氯乙烯加入96~94%聚丙烯树脂混合均匀,然后共同熔融纺丝。
技术方案3:一种由三烯弹力阻燃纤维构成的三烯弹力阻燃无纺布,将3~5%聚乙烯和1~2%聚氯乙烯加入96~94%聚丙烯树脂混合成均匀的聚合物,然后聚合物喂入、熔融挤出、纤维形成、纤维冷却、成网、加固成布。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通地对聚丙烯纤维的改性,使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具有尼龙般的柔韧性、抗拉性、阻燃性和弹性;二是采用三烯弹力阻燃纤维制造成无纺布,不仅手感柔软、抗拉性强,而且布面本身的弹性好,同时又具有良好的阻燃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三烯弹力阻燃纤维,由聚乙烯3%、聚氯乙烯2%、聚丙烯95%树脂构成。
实施例2:一种三烯弹力阻燃纤维,由聚乙烯5%、聚氯乙烯1%、聚丙烯94%树脂构成。
实施例3:一种三烯弹力阻燃纤维,由聚乙烯3%、聚氯乙烯1%、聚丙烯96%树脂构成。
实施例4:一种三烯弹力阻燃纤维,由4.0%聚乙烯、1%聚氯乙烯、95.0%聚丙烯树脂构成。
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1~4的基础上,一种三烯弹力阻燃纤维的制作方法,将3~5%聚乙烯和1~2%聚氯乙烯加入96~94%聚丙烯树脂混合均匀,然后共同熔融纺丝。
实施例6:一种由三烯弹力阻燃纤维构成的三烯弹力阻燃无纺布,将3~5%聚乙烯和1~2%聚氯乙烯加入96~94%聚丙烯树脂混合成均匀的聚合物,然后聚合物喂入、熔融挤出、纤维形成、纤维冷却、成网、加固成布。
实施例6-1: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一种三烯弹力阻燃无纺布,由聚乙烯3%、聚氯乙烯2%、聚丙烯95%树脂构成。
实施例6-2:一种三烯弹力阻燃无纺布,由聚乙烯5%、聚氯乙烯1%、聚丙烯94%树脂构成。
实施例6-3:一种三烯弹力阻燃无纺布,由聚乙烯3%、聚氯乙烯1%、聚丙烯96%树脂构成。
实施例6-4:一种三烯弹力阻燃无纺布,由4.0%聚乙烯、1%聚氯乙烯、95.0%聚丙烯树脂构成。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发明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发明设计思路的简单描述,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过本发明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慧联聚合物有限公司;温州市特康弹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慧联聚合物有限公司;温州市特康弹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31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筒洗衣机及其进水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Fe-X-C晶粒细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