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扩头桩的成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3077.1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4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兆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兆弟 |
主分类号: | E02D5/22 | 分类号: | E02D5/22;E02D5/50;E02D5/44;E02D5/5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2 | 代理人: | 翟中平 |
地址: | 310017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头桩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桩基下方形成混凝土支撑块的一种扩头桩的成型方法,属管桩成型方法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CN101240546A、名称“在特殊地质条件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方法”,先依照特殊地质的勘察资料,确定所需预应力高强混土管桩的长度;然后将管桩经插桩施工后利用桩锤对管桩进行锤击,直至管桩打平地面时,然后进行送桩,此时在送桩器与上述管桩之间放置至少一块缓冲物,由该缓冲物来延长锤击作用时间、降低锤击速度,并借以降低锤击应力,藉此管桩不易发生打裂或打爆现象。其不足之处:一是对于坚岩和硬质土地质构造而言,采用此方法只能将管桩打爆;二是对于软土、沙土、分化的地质构造而言,不仅加长了管桩的用量,而且无法有效地提高管桩的支撑力,同时有可能使管桩在整桩楼房建成之后,发生如上海所发生的整栋楼倒塌、将管桩拔出的现象。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既能有效地提高管桩支撑力,又能有效地减少管桩用量,同时又能够从根本上避免管桩被整栋楼倒塌拔起的一种扩头桩的成型方法。
设计方案: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1、在压入地下的混凝土管桩末端的下方制造直径大于管桩直径的空腔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是对于软土、沙土和分化的岩土地质构造而言,如果不对其地下的地质状态进行科学的处理,既使造小高层的楼房,不仅压入地下的管桩数量惊人,而且施工难度非常大,稍有疏漏,则造成管桩跑偏、管桩桩身破裂、管桩桩身断裂等现象;二是对本硬土和坚岩地质构造而言,管桩与硬土或坚岩接触的只是管桩的端面,由于管桩的端面面积有限,其压强非常大,不仅易造成管桩头部破损,而且承载力非常小。本申请在压入地下的混凝土管桩末端的下方制造直径大于管桩直径的空腔,在空腔内注入混凝土后,再将混凝土管桩压入空腔内的混凝土中,使混凝土管桩与空腔内的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即增大了混凝土管桩与地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承载力,减小了压强。因为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例如: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是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而减小压强有三种方法:(1)当压力F一定时,需增大受力面积S;(2)当受力面积S一定时,需减小压力F;(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同时减小压力F、增大受力面积S。本申请正是利用这一特征实现面积增大、压强减小、承载力增大。如实际生活中,坦克、拖拉机宽宽的履带,铁路钢轨铺在路基上等等都是在增大受力面积的同时从而减小压强的。
技术方案1:一种抗压扩头桩的成型方法,它包括一根或多根混凝土管空心桩或钢桩或塑料空心桩,将一根或多根混凝土管空心桩或钢桩或塑料空心桩按设计要求压入地下,并且将一根或多根混凝土管空心桩或钢桩或塑料空心桩末端的土向下、向四周挖出、挤压或转磨岩土,迫使位于一根或多根混凝土管空心桩或钢桩或塑料空心桩末端土的下方形成一个直径大于管空心桩或钢桩或塑料空心桩直径且四周土质密度坚实的空腔,然后将混凝土从一根或多根混凝土管空心桩或钢桩或塑料空心桩构成的管道通道注入空腔内,最后将一根或多根混凝土管空心桩或钢桩或塑料空心桩末端将空腔内的混凝土复压密实即可。
技术方案2:一种抗压、抗拔扩头桩的成型方法,它包括一根或多根混凝土管空心桩或钢桩或塑料空心桩,将一根或多根混凝土管空心桩或钢桩或塑料空心桩按设计要求压入地下,并且将一根或多根混凝土管空心桩或钢桩或塑料空心桩末端的土向下、向四周挖出、挤压或转磨岩土,迫使位于一根或多根混凝土管空心桩或钢桩或塑料空心桩末端土的下方形成一个直径大于管空心桩或钢桩或塑料空心桩直径且四周土质密度坚实的空腔,然后先通过混凝土管空心桩或钢桩或塑料空心桩构成的管道通道注入适量混凝土,再配放钢筋或底部预留铁板钢筋或钢筋笼通过混凝土管空心桩或钢桩或塑料空心桩构成的管道通道置入空腔及空心桩间,最后将混凝土注入空腔及空心桩心内凝固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兆弟,未经周兆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3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灵敏度的光纤陀螺仪
- 下一篇:一种化学灌浆补强加固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