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密封零泄漏闸阀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52489.3 | 申请日: | 2009-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5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 发明(设计)人: | 葛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建生 |
| 主分类号: | F16K3/12 | 分类号: | F16K3/12;F16K41/10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友福 |
| 地址: | 325024浙江省温州市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泄漏 闸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是全密封零泄漏闸阀。
背景技术
目前的闸阀阀盖与阀体用螺栓.螺帽连接而组成密封腔,用以盛 装被输导的介质和提供闸板启闭活动空间。然而这个密封腔有二个漏 点,一个是阀盖与阀体的连接处,为防止泄漏,只好用密封垫夹在缝 隙处去堵,另一处是阀杆在填料函处做旋转(式往复直线)运动也同 样产生了配合间隙,也只好用填料堵漏,但这是一种动密封方式。动 密封方式一方面存在密封材料磨损的情况,长期运行会加大缝隙,降 低密封效果,只能靠维修更换填料的方法去维持密封性能;另一方面, 由于密封面存在相对运动,微量的介质会随着运动渗出,当输导介质 温度升高,压力增加使得闸阀的工作环境十分严苛,因此不能够输送 有毒、有害、易然、易爆和强腐蚀气体等危险性介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缝的全 密封零泄漏的闸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全密封 零泄漏闸阀,包括阀体、上封盖、手轮、阀杆及楔形闸板,其特征在 于:所述闸阀还设有闸板挂架,所述闸板挂架间隙配合设置在上封盖 与阀体之间形成的阀腔中,所述闸板固定在闸板挂架的下端,手轮固 定在阀杆上端,所述阀杆下端穿过上封盖与闸板挂架连接,并将手轮 的旋转运动转变为闸板挂架的直线运动,所述阀体的阀口与闸板挂架 之间设有波纹管状弹性伸缩件,所述弹性伸缩件两端分别与阀口和闸 板挂架密封连接将闸板与上封盖隔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设了一个闸板 挂架及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将手轮的旋转运动转变为闸板挂 架的直线运动,使闸板挂架带动闸板仅作垂直轴向升降,同时在阀体 的阀口与闸板挂架之间设有波纹管状弹性伸缩件,弹性伸缩件两端分 别与阀口和闸板挂架密封连接将闸板与上封盖隔开,将现有技术中的 动密封改进为静密封,弹性伸缩件与阀口和闸板挂架的连接可采用固 定连接如焊接等,可以达到全密封零泄漏,极大地提高了密封性能, 扩大了应用领域。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结构剖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1:如图1所示,全密封零泄漏闸阀仍包括阀体1、上 封盖2、手轮3、阀杆4及楔形闸板5。上封盖2最好为桶状,桶底 朝上,直径与阀体1上的阀口直径相配,使得与阀体1之间形成的阀 腔有足够的空间,上封盖2与阀体1之间的连接可以是法兰连接,也 可以是焊接,本发明中采用后者。上封盖2顶的中心设有阀杆孔,上 封盖2上与阀杆孔对应的位置设有螺母6,阀杆4上部设有与螺母6 相配的螺套7,阀杆4通过螺套7、螺母6配合安装在上封盖2上, 阀杆4下端进入阀腔中,手轮3固定在阀杆4上端。阀腔中还设有闸 板挂架8,闸板挂架8整体呈圆柱形,上部设有圆盘状连接部9,圆 盘状连接部9的直径要大于弹性伸缩件10的管径但小于上封盖2内 径使闸板挂架8间隙配合设置在上封盖2与阀体1之间形成的阀腔 中,闸板挂架8的上端设有与阀杆4下端间隙配合的轴向盲孔,闸板 5固定在闸板挂架8的下端,阀杆4下端插入盲孔中,阀杆4表面及 盲孔壁的相应位置上均设有相同的截面为半圆形的环形凹槽11组成 环状管道空间,环状管道空间中设有复数颗钢珠12使阀杆4与闸板 挂架8构成轴向固定周向活动的连接,结合阀杆4上螺套7、螺母6 配合与上封盖2螺纹连接构成所述闸板挂架8轴向升降机构,把手轮 3的旋转运动变成闸板挂架8的直线运动,使闸板挂架8带动闸板5 仅作垂直轴向升降,波纹管状弹性伸缩件10两端分别与阀口和闸板 挂架8密封连接将闸板5与上封盖2隔开,弹性伸缩件10两端与阀 口和闸板挂架8之间可采取相互整体焊制的方式连接,消除了原有的 阀盖与阀体1连接间隙。波纹管状弹性伸缩件10的伸缩量要大于闸 板挂架8行程,并选用结实耐腐蚀的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建生,未经方建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24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形化碳纳米管薄膜或阵列的方法
- 下一篇:杞芽绿色保健醋及其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