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氯-3-氰基吡啶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2436.1 | 申请日: | 2009-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9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华;葛林丹;陈士友;赵金标;钟志奎;王佳乐;徐振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台州市华源医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3/85 | 分类号: | C07D213/8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美娟;冷红梅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吡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2-氯-3-氰基吡啶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2-氯-3-氰基吡啶是重要的医药和农药中间体,以其为原料可以合成抗艾滋病药物奈韦拉平,抗抑郁药物米氮平,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尼氟灭酸等众多性能优良的药物和咽嘧磺隆、吡氟草胺等农药,还可以作为家畜饲料添加剂以提高其产量。
现有的2-氯-3-氰基吡啶的合成路线有很多,其中一条路线以3-氰基吡啶的N-氧化物(N-氧代-3-氰基吡啶)为原料,与氯化试剂进行反应。所用的氯化试剂为二氯亚砜、磺酰氯、三氯氧磷、五氯化磷等,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使用二氯亚砜、磺酰氯做氯化试剂时,能够抑制2-氯-5-氰基吡啶的生成,但却生成了副产物2-羟基-3-氰基吡啶,产物的收率只有45%,且反应放出大量窒息性的二氧化硫气体,难以处理(JP8-3018847);(2)使用三氯氧磷、五氯化磷做氯化试剂时,其使用用量是原料摩尔量的6倍以上,产生了大量的难以处理的含磷废物和废酸,污染环境,很难达到环保的要求(JP59-144759,CN101117332A)。面对国内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有必要开发新的替代方法,减少生产2-氯-3-氰基吡啶时的环境污染。
(三)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合成2-氯-3-氰基吡啶技术上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氯-3-氰基吡啶的制备方法,用双(三氯甲基)碳酸酯作为氯化试剂,与3-氰基吡啶的N-氧化物反应,以提高氯化收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2-氯-3-氰基吡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3-氰基吡啶N-氧化物和双(三氯甲基)碳酸酯溶于有机溶剂中,于-5~40℃滴加有机碱(可直接滴加,也可以有机溶剂溶解稀释后滴加),滴加完毕后升温至30~75℃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经分离纯化得到所述2-氯-3-氰基吡啶;所述有机溶剂为下列之一:氯仿、二氯乙烷、二氯甲烷、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丁酮;所述有机碱为下列之一:三乙胺、三正丙胺、三正丁胺、N-甲基苯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吡啶;所述3-氰基吡啶N-氧化物、双(三氯甲基)碳酸酯、有机碱物质的量之比为1∶0.5~10∶0.5~10。
本发明涉及反应式如下:
所述分离纯化可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行,具体可如下:反应结束后,依次水洗和碱洗,分层去除水相,有机相加活性碳回流脱色,冷却,过滤,蒸馏回收溶剂,得2-氯-3-氰基吡啶。
所述有机溶剂质量用量为3-氰基吡啶N-氧化物质量的2~20倍,优选为5~10倍。
所述3-氰基吡啶N-氧化物、双(三氯甲基)碳酸酯、有机碱物质的量之比优选为1∶1.0~3.5∶1.0~3.5。
优选的,所述反应温度为45~60℃,反应时间2~8小时。
所述有机碱优选为三乙胺或三正丙胺。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为石油醚,其质量用量为3-氰基吡啶N-氧化物质量的5~10倍。
优选的,所述有机碱滴加温度10~25℃,滴加时间1~2小时。
具体的,所述方法如下:将3-氰基吡啶N-氧化物和双(三氯甲基) 碳酸酯溶于石油醚中,于10~25℃滴加以石油醚溶解的三正丙胺,滴加完毕后升温至45~60℃进行反应2~8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经分离纯化得到所述2-氯-3-氰基吡啶;所述3-氰基吡啶N-氧化物、双(三氯甲基)碳酸酯、有机碱物质的量之比为1∶1.0~3.5∶1.0~3.5;所述石油醚总质量用量为3-氰基吡啶N-氧化物质量的5~10倍。
本发明反应中可利用液相色谱来检测氯化产物含量变化以监控反应进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体现在:
(1)双(三氯甲基)碳酸酯是一种较安全的氯化试剂,用其合成2-氯-3-氰基吡啶可避免二氧化硫、含磷废水等高污染废物的产生,对环境影响小。
(2)工艺简单,反应条件相对已有方法较温和,氯化收率高。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台州市华源医化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工业大学;台州市华源医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24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