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存储系统及数据访问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52202.7 | 申请日: | 2009-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4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3/16 | 分类号: | G06F13/16;G06F1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芳 |
| 地址: | 611731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存储系统 数据 访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存储系统及数据访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互联网上信息的迅速增加,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使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数据。并且,随着数据的海量增长,企业信息系统也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体。为了使企业信息系统更好、更快的存储这些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如何更快捷、更安全的存储海量数据就成为存储技术研究的重点。
现有技术中,存储系统直接利用控制器上的内存作为存储系统的缓存(Cache)。另外,由于内存分布在不同的控制器上,为了保证缓存数据的可靠性,必须通过额外的镜像芯片将缓存数据镜像到对端控制器,以免因为某个控制器失效导致缓存数据丢失。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传统存储阵列通过大容量的随机存取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来实现缓存,控制器中的RAM空间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控制器单板大小,CPU和北桥芯片支持的内存容量较小,导致缓存容量也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存储系统及数据访问方法,以扩大存储系统的缓存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快速外部设备互联总线设备;所述快速外部设备互联总线设备 包括第一快速外部设备互联总线端口与第二快速外部设备互联总线端口;
所述第一快速外部设备互联总线端口与所述第二快速外部设备互联总线端口分别与不同的控制器连接;
将所述快速外部设备互联总线设备的随机存取记忆体空间映射到所述第一快速外部设备互联总线端口与第二快速外部设备互联总线端口连接的控制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访问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访问请求;
根据快速外部设备互联总线设备的随机存取记忆体空间到控制器的映射,访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快速外部设备互联总线设备;所述快速外部设备互联总线设备通过第一快速外部设备互联总线端口或第二快速外部设备互联总线端口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上述实施例通过将存储系统中的控制器与至少两个RAM空间映射到控制器的PCIE设备相连,使得PCIE成为存储系统的缓存,扩大了存储系统的缓存空间,并避免了建立镜像通道,简化了存储系统。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存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访问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22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靠的碳-中性发电系统
- 下一篇:双圆隧道混凝土衬砌管片钢模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