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肺高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系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51028.4 | 申请日: | 200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邵志敏;欧周罗;侯意枫;罗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8 | 分类号: | C12N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移性 乳腺癌 细胞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微生物动物细胞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发性肺高转移潜能的人乳腺癌细胞系及其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据报道,乳腺癌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首要恶性肿瘤。2008年癌症统计报告指出,美国妇女如果活到85岁的话,则一生中将有1/8的人(约12.7%)患乳腺癌。在所有女性肿瘤中乳腺癌高居榜首,占到26%,远远超过了第2位的肺癌和第3位的结直肠癌,更令其他癌症望尘莫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已在大城市女性各种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以上海为例,自1989年起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第一位的恶性肿瘤,1991年乳腺癌的粗发病率为36.6/10万,1997年为46.0/10万,2000年为56.2/10万,2004年上升为74.2/10万,年均递增3.96%。临床研究显示,远处转移一直是乳腺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尸检资料显示,死于乳腺癌的患者中,60%~80%伴有肺转移。因此,加强对乳腺癌细胞转移机制的研究很有必要,而建立可靠的肺高转移细胞系和动物模型则是当务之急。
现有技术公开了在人乳腺癌细胞系中,可用于小鼠移植瘤模型转移研究的细胞系有MDA-MB-435、MDA-MB-231、MCF-7、MAII和BCML-TA299等。其中MDA-MB-435在裸鼠乳腺脂肪垫(mfp)原位接种后4、8和12周时肺转移率分别为30%、70%和100%,其中,亚克隆细胞MDA-MB-435HM在4周时肺转移率达100%。MDA-MB-435作为肺高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系的典型代表曾被长期广泛使用。但近年来关于MDA-MB-435的细胞起源争议颇大,有研究指出该细胞系可能来自于黑色素瘤而非乳腺癌(Nat Genet,2000);MDA-MB-231也是一种常用的人乳腺癌细胞系,具有成瘤率高(100%)、潜伏期短(15天)等优点,但其自发性肺转移率不高,一般不超过10%。显而易见,直接用MDA-MB-231进行肺转移相关研究并非所宜。所幸已有人从MDA-MB-231中分离出一种高转移性亚克隆MDA-MB-231LM2(4175),只用相当少的该细胞(2×103)尾静脉注射即可使小鼠发生肺转移,左心室注射可成功建立骨转移模型。在13只mfp原位接种该细胞(1×106)的BALB/c裸鼠中到38天时计有7只检出了肺部转移灶,肺转移率为53.8%(Nature,2005)。鉴于经尾静脉一次性大量注射癌细胞造成的肺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临床实际情况,而原位接种该细胞时的自发性肺转移率仍然较低(约50%)且实验周期较长(历时超过5周),因此认为从MDA-MB-231中分离出自发性肺转移率更高的亚克隆细胞系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肺高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08-001H。本发明的肺高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系能用于乳腺癌肺转移机理及相关药物的研究。
本发明采用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ATCC编号:HTB-26,由一位51岁高加索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中分离而得)为亲本细胞,通过组合利用scid和BALB/c nu/nu小鼠、尾静脉注射和乳腺脂肪垫(mfp)交叉接种、原位移植瘤卸载促转移灶形成、体内连续筛选、体外扩增和传代等策略,分离得到了具有自发性肺高转移潜能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08-001H,已于2008年8月25日保藏,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100101,保藏编号:CGMCC No.2635,分类命名:人乳腺癌细胞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10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