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耦合到电池模块的电端子的机械紧固件以及耦合到电端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0678.7 | 申请日: | 200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1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W·凯汀;K·汤姆;P·T·莫里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谢 静;杨 勇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耦合 电池 模块 端子 机械 紧固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涉及一种用于耦合到电池模块的电端子的机械紧固件 以及耦合到电端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组通常具有多个电池组电池。各电池组电池还具有电极,其 通过紧固件与其他电池组电池的电极耦合。然而,在制造过程中紧固 件的安装相对困难。
因此,发明人在此意识到,需要一种改善的机械紧固件,其使上 述缺点最小化和/或消除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耦合到电池模块的电 端子的机械紧固件。该机械紧固件包括梯形板,其具有顶面、底面、 以及第一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和第二侧面在顶面和底面之间延伸。 该梯形板具有第一孔,其从顶面延伸入该梯形板。该第一孔限定第一 螺纹区域。该机械紧固件还包括覆盖部分,其具有第一板以及第一和 第二支脚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支脚部分被放置在第一板的相对端上 并且与该第一板成为一体。所述第一和第二支脚部分从该第一板向外 延伸。该第一板具有穿过其延伸的第二孔。该第一板的底面被接纳在 所述梯形板的顶面上。所述机械紧固件还包括第一耦合构件,其配置 为穿过第一和第二孔延伸并且与第一螺纹区域接合,从而将覆盖部分 向着梯形板推动,使得分别与该梯形板的第一和第二侧面邻近放置的 第一和第二电端子被分别固定在,第一侧面与覆盖部分的第一支脚部 分之间,以及第二侧面与覆盖部分的第二支脚部分之间。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利用机械紧固件耦合到电 池模块的电端子的方法。该机械紧固件具有梯形板和覆盖部分。该梯 形板具有第一孔,且该覆盖部分具有第二孔。该方法包括,将该梯形 板邻近第一和第二电端子放置,使得第一和第二电端子被放置在该梯 形板相对的成角度表面上。该方法还包括,将该覆盖部分放置在该梯 形板的一部分之上,使得第一和第二电端子被放置在该覆盖部分和该 梯形板相对的成角度表面之间。该方法还包括,将耦合构件穿过第一 和第二孔放置,从而使该梯形板向着覆盖部分移动,从而在该梯形板 和该覆盖部分之间固定所述第一和第二电端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具有第一和第二电池模决的电 池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电池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用于图1的第一电池模块的电池组电池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图1的第二电池模块的电池组电池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图1电池组件的机械紧固 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机械紧固件的一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5机械紧固件的另一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5机械紧固件的另一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图5机械紧固件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2,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提供电力 的电池组件20。该电池组件20包括电池模块22、互连组件23、电池 模块24、互连组件25、以及机械紧固件26。该机械紧固件26的一个 优点在于,该紧固件26可以物理地耦合到来自电池模块22的电端子 以及耦合到来自电池模块24的电端子,从而将所述电端子电学地耦合 到一起。为了便于理解,电池组电池组件其中具有至少一个壳体和一 个电池组电池。电池模块其中具有多个以预定配置电学地耦合在一起 的电池组电池组件。
参见图2和3,将电池模块22配置为产生电流和电压。该电池模 块22包括多个电学地耦合在一起的电池组电池组件。例如,该电池模 块22包括一个电池组电池组件30,其示意性示出了其中多个电池组 电池组件中的一个。该电池组电池组件30包括电端子32、34。
将互连组件23配置为将电池模块22的电端子耦合到一起。该互 连组件23放置在电池模块22的顶面上。
参见图2和4,将电池模块24配置为产生电流和电压。该电池模 块24包括多个电学地耦合在一起的电池组电池组件。例如,该电池模 块24包括电池组电池组件40,其示意性示出了其中多个电池组电池 组件中的一个。该电池组电池组件24包括电端子42、44。
将互连组件25配置为将电池模块24的电端子耦合到一起。该互 连组件25放置在电池模块24的顶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06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外壳
- 下一篇:侧面发光二极管封装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