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受电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输/受电装置、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50279.0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0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上条贵宏;近藤阳一郎;大西幸太;神山正之;盐崎伸敬;依田健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装置 方法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控制装置、输电装置、受电控制装置、受电装置、电子设备、输电控制方法以及受电控制方法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利用电磁感应、即使没有金属部分的接点也可进行电力传输的无接点电力传输(非接触电力传输)备受瞩目,作为该无接点电力传输的适用例,提出了便携式电话机和家用设备(例如、电话机的子机)的充电等。
作为这样的无接点电力传输的现有技术存在有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受电装置(次级侧)和输电装置(原级侧)之间发送/接收认证码,实现ID认证,从而检测异物等的插入。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供电控制系统,即、在家庭中同时使用了电气设备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断路器落下的事态发生,收集电气设备的使用电力信息,判断能否在容许电量的范围内提供电力,并许可被判断为可以提供电力的电气设备的电力消耗。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实现的课题,即、输电装置无法判断从受电装置接收的装置ID是否为适当的ID,在多种受电装置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无法实现适当的无接点电力传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609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941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无法实现的课题,即、输电装置无法判断从受电装置接收的装置ID是否为适当的ID,因此,无法进行受电装置的功能等的判断。于是,无法实现适当的无接点电力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可提供能够实现适当且高效的处理顺序的输电控制装置、输电装置、受电控制装置、受电装置、电子设备、输电控制方法以及受电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电控制装置,所述输电控制装置是无接点电力传输系统中的输电控制装置,所述无接点电力传输系统用于使原线圈与次级线圈电磁耦合,并从输电装置向受电装置传输电力,向所述受电装置的负载提供电力,所述输电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部,用于进行所述输电控制装置的控制;所述控制部包括:协商处理部,进行所述无接点电力传输的协商处理;以及创立处理部,基于所述协商处理的结果,进行所述无接点电力传输的创立处理;其中,在完成所述创立处理后,开始从所述输电装置向所述受电装置进行正常输电。
利用本发明,执行无接点电力传输的协商处理,进行各种设定,之后,基于协商处理的结果执行创立处理,进行各种创立。然后,开始从输电装置向受电装置进行正常输电。
由此,例如可在协商处理中进行用于实现适当的无接点电力传输的最低限度的基本设定,在创立处理中进行对应于各设备等而不同的创立信息的设定。因此,能够提供可以实现适当且高效的处理顺序的输电控制装置。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控制部包括指令处理部,用于在所述创立处理之后进行所述无接点电力传输的指令处理;根据所述指令处理,开始从所述输电装置向所述受电装置进行正常输电。
由此,可以在根据创立处理进行了对应于各设备等而不同的各种创立信息的设定后,执行用于实现无接点电力传输所需的各种指令,以开始正常输电等。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指令处理部可以在所述创立处理之后,进行正常输电开始指令的处理。
由此,可以开始使用了正常输电开始指令的正常输电。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指令处理部可以在所述创立处理之后,进行所述受电装置的所述负载具有的蓄电池的满充电检测指令的处理、或所述蓄电池的再次充电确认指令的处理。
由此,可实现使用了满充电检测指令的满充电的通知、或使用了再次充电确认指令的满充电检测后的再次充电确认。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协商处理部可进行与所述受电装置之间能否进行信息通信的确认处理、以及已通信的信息是否妥当的确认处理。
由此,可在创立处理之前的更早阶段执行的协商处理中确认与受电装置之间能否进行信息通信、以及已通信的信息是否妥当。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协商处理部可在所述协商处理中进行受电侧负载状态是否适当的确认处理。
由此,可在进行创立处理之前确认受电侧的负载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协商处理部可在与所述受电装置之间,进行规格信息、线圈信息、表示负载状态检测方式的系统信息的核对处理。
由此,可基于受电侧的规格/线圈/系统信息与输电侧的规格/线圈/系统信息之间的核对处理判断结果,进行各种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0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