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式磁浮推进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9930.2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9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光辉 |
主分类号: | H02N15/00 | 分类号: | H02N15/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讷志清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式磁浮 推进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悬浮技术,主要是指一种动态式磁浮推进器。
背景技术
静态磁力完全应用传统的电磁理论,即同性相斥或异性相吸的方法使列车浮起。也就是说,除了电磁力之外,没有其它能量参与把列车浮起。所以,为了有足够的电磁力使列车浮起,电磁铁就必须做得很大很重。此外,由于静态磁力不能保持稳定的悬浮状态,因此,列车两边必须装置强大的电磁感应防护墙,以免列车左右窜动而发生事故。所以,静态磁力磁浮列车不但消耗能量极大,同时整个动运系统非常庞大。据国外资料报导,磁浮列车运载每个乘客的耗能量比飞机多几十倍;建造材料每公里需13,000吨混凝土和3,700吨铜,人车重量比(不包括两边的防护墙)达到每个乘客一吨。静态磁力磁浮列车存在的共同缺点是:结构复杂、臃肿,十分笨重;造价昂贵;消耗能量极大;维修保养费用高;经济效益低。目前,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仍然存疑。
由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磁浮列车的研究工作。50多年了,至今仍然处于研究阶段。磁浮列车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使列车浮起来。一直以来,都是采用静态磁力的磁浮原理。德国采用磁铁异性相吸的方法产生浮力;而日本则采用同性相斥的方法。为了使列车能够飘浮在理想的位置上,磁浮列车不得不采取许多保护措施来达到这个目的。这是由于静态磁场的不稳定性所造成的先天性缺点。这也是造成现在的磁浮列车都是庞然大物和能耗极大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态式磁浮推进器,原理是:利用外力把分体式马达的转子反转,藉此在马达的转轴上产生反力矩,这个反力矩的的垂直分力矩的合力,就是构成磁浮车浮起的浮力。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动态式磁浮推进器包括分体式电动马达和可以使该分体式电动马达反转的外力。
该技术方案还包括:
所述分体式电动马达包括分别设置的定子和转子,其中定子包括带有磁性的单层平面磁路,转子包括悬臂式电磁铁,该电磁铁分布有两个磁极,其中一个磁极在悬臂的端部,另一个磁极在接近悬臂的转轴处,该电磁铁在外力的作用下,以转轴为中心,相对定子作反转运动,由此产生一个相对定子磁力的反力矩,该反力矩包括磁浮力和磁推力。
所述定子还包括带有磁性的槽钢形路轨或V形路轨或U形路轨或抛物线形路轨。
所述路轨包括单轨道式或双轨道式或多轨道式,其中所述轨道包括单列式或双列式或多列式,其中所述槽钢形路轨的设置以槽底为基准面,可以是与水平面平行或与水平面垂直或与水平面呈一角度。
所述转子包括在转轴的平面上均匀地分布若干个悬臂式电磁铁,以便组成圆盘形电磁铁。
所述转子包括将多层圆盘形电磁铁复合叠加并相互错开地串接在一起。
所述转子的转轴可以和所述路轨纵向平行,或和所述路轨纵向侧垂直,或和所述路轨纵向侧呈一角度。
所述外力包括用普通马达带动所述转子反转,其中普通马达的转轴与所述转子的转轴为同一个转轴。
所述外力包括用普通马达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所述转子反转。
所述磁浮力和磁推力包括所述转子在外力作用下反转,这时该转子的转轴就会产生反力矩,该反力矩分解为水平分力矩和垂直分力矩,在消除水平分力矩后,垂直分力矩的合力既是磁浮力,在消除垂直分力矩后,水平分力矩的合力既是磁推力。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体积轻巧、效率高、容易控制、安全可靠、经济效益高。无论是磁浮车或者是磁路,造价远比静态磁力式磁浮列车低。本发明适合于发展小型的、其体积近似小型汽车的磁浮车;磁路可以采用磁轨或平面磁路。新的运输系统对实现全自动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动态式磁浮车也可以开发成一种新的游乐设施,其娱乐性和经济效益将十分显着。
附图说明
图1-图55包括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图和应用示意图,其中1悬臂式电磁铁、2转轴、3键、4定子的磁力线方向、5平面磁路、6平板、61慢线、62叉路、63快线、7磁轨、8槽形磁铁、9普通马达、10磁浮车、20NV合成曲线、30每个电磁铁的NV曲线、40每个电磁碟的NV曲线、50通电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光辉,未经李光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99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