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IC卡灌溉管理控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48251.3 | 申请日: | 2009-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0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开全 |
| 主分类号: | G07F15/00 | 分类号: | G07F15/00;A01G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 地址: | 7350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ic 灌溉 管理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灌溉管理和水费收缴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智能IC卡一卡通技术来实施对农业灌溉水费预付费收缴的管理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灌区普遍存在工程落后老化、效益递减、灌区管理单位经费短缺、发展困难等现象。灌区的主要经费来源是灌溉水费,而水费计收手段原始、标准低、收缴困难、中间环节多、难以到位。灌溉水费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灌区工程的维修、改造与更新不能得到保证。
分析认为:灌溉水费管理改革,应围绕提高水费收缴率和使用效率、保证灌溉水费专款专用而展开,不仅要采用科学的、符合商品经济规律的水费计收措施和标准,而且在水费收缴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在灌溉水费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智能IC卡灌溉管理控制器,以实现精确计费节约用水,减少水费收缴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具有可操作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IC卡灌溉管理控制器,包括:
-发卡充值机,用于将现金货币转化为电子货币存储于IC卡;IC卡作用于
-水费信息管理终端感应装置,用于读写IC卡数据信息;其连接
-处理器,用来处理各种信息;其连接
-信号采集输入装置,作为扣款依据;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各类管理参数和实现拔卡水费预支延时及自锁功能;及
-控制装置,实现水泵及管道的自动通断控制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的信号采集输入装置为时间或脉冲信号采集输入装置,达到控制器以时间或流量来计费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电磁阀、电动阀或水泵电源自动开关,来实现将卡放在感应区自动扣费出水,拿开自动水费预支延时后断水,停止计费,避免了电磁阀、电动阀和水泵的频繁开启,实现了系统计费的可靠性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费信息管理终端感应装置上连接有LED显示装置,用来显示金额及各种管理信息。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IC卡灌溉管理控制器是利用发卡(充值)机将现金货币转化为电子货币存储于IC卡,然后把IC卡作为电子钱包以预付费的方式实时扣取卡中金额,实现系统的多用户管理,各用水户须先预存一定数额的水费,才可以使用IC卡去取水。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IC卡灌溉管理控制器是利用发卡充值装置来向IC卡读写数据信息并通过水费信息管理终端感应装置来读取(反馈)IC卡数据,包括使用管理卡进行费率设置、数据采集以及设定出水模式和每张水卡每日最大用水限制等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应用智能IC卡一卡通技术,并采用计时和计流量两种方式来计收和实施对农业灌溉水费的预付费管理,实现将卡放在感应区自动扣费出水,拿开自动水费预支延时后断水,停止计费,精确计费节约用水,减少水费收缴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具有可操作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IC卡灌溉管理控制器工作流程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本发明的一种智能IC卡灌溉管理控制器,包括将现金货币转化为电子货币存储于IC卡的发卡充值机连接作为电子钱包以预付费的方式实时扣取卡中金额的IC卡,IC卡连接用于读写IC卡数据信息的水费信息管理终端感应装置,水费信息管理终端感应装置连接用来显示金额及各种管理信息的LED显示装置;水费信息管理终端感应装置还连接用来处理各种信息的处理器,与处理器直接连接的有作为IC卡电子钱包扣款依据的时间或脉冲信号采集输入装置、作为存储各类管理参数和实现拔卡水费预支延时及自锁等功能的存储器,还连接有实现自动通断控制功能的电磁阀、电动阀或水泵电源自动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开全,未经王开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82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