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内置式龙头防盗锁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48123.9 | 申请日: | 2009-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6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体龙 |
| 主分类号: | E05B71/00 | 分类号: | E05B71/00;E05B29/00;E05B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毛燕生 |
| 地址: | 210000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 内置 龙头 防盗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内置式龙头防盗锁,属于锁具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主要自行车防盗锁均为弹子结构,锁的整体均置于自行车之外,存在 体积大、钥匙互开率高、技术开启难度低三大缺陷。新增防盗锁主要着眼于改 善内部弹子结构,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互开率,但锁体外露、体积大的缺陷 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变,导致自行车锁一直比较容易被不法分子技术性开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结构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内置 式龙头防盗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内置式龙 头防盗锁,该锁锁芯为叶片结构,锁芯为圆柱形,中部有长方形孔,锁芯的圆 柱面上有槽孔,叶片为片状,长方形中部有矩形孔,孔中有凸起部分,叶片插 入锁芯的槽孔中,叶片呈曲线排列;
有锁体为圆柱形,圆柱面上有通孔为灯笼状,灯笼状的孔直径与锁芯的直径 相匹配,锁芯插入锁体的通孔中,在锁体的通孔的两侧固定有硬质合金或聚晶 金刚石棒,钥匙有双面内铣槽。
该锁安装在自行车前叉管内,通过锁芯的伸展固定前叉管的内外套管,使 龙头与车身呈135°且无法转动,从而使自行车无法骑行。
该锁锁芯为叶片结构,钥匙为双面内铣槽,此两项均为自行车锁领域独一无 二之技术。有别于其它自行车锁的弹子结构。
特殊的结构使该锁具备如下特性:①几乎无法被技术开启。全锁仅钥匙孔 部位外露,钥匙孔长度仅5mm左右,现有工具无法从钥匙孔插入;即便被特殊 工具插入该工具也无法使所有叶片呈特定的曲线排列。②互开率极低。该锁有5 种型号的叶片,每把锁装配5片叶片,因此互开率为1/15625即万分之0.64。 ③造型美观。首先,该锁整体隐蔽于车内,不影响自行车的外观;其次,内铣 槽钥匙新颖美观,极具品质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锁的“隐蔽”性,使其具有防撬、防砸、防剪、防锯、 防卸等破坏性开启手段。内铣槽叶片锁芯结构在极大降低互开率的同时,使锁 具备防勾、防拔等技术性开启手段。锁孔上的防钻帽,又给锁增加了一层保护 壁垒。这三方面成功地诠释了具有全新理念的自行车防盗用锁。
由于该锁的特殊结构,加之安装部位和方式的独特,装锁部位的“圆孔”还 可以作为一个特殊的标记,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重要和可靠的依据,使盗贼销 赃亦难。又由于该锁的先进技术,钥匙丢失或锁被破坏后,普通锁匠无法重新 配置钥匙,只能返回特约维修点进行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锁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钻钢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叶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锁芯锁车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锁芯开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钥匙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开锁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锁车状态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
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内置式龙头防盗锁,防钻钢帽1的中部有矩形孔,锁芯2 为叶片结构,锁芯2为圆柱形,中部有长方形孔,锁芯2的圆柱面上有槽孔,叶 片3为片状,长方形中部有矩形孔,孔中有凸起部分,叶片3插入锁芯2的槽孔中, 叶片3凸起部分呈曲线排列,为5片叶片3插入锁芯2的槽孔中;5片叶片3如图3所 示,孔中的凸起部分相互错开,形成不同的组合;
如图4所示,有锁体4为圆柱形,圆柱面上有通孔为灯笼状,灯笼状的孔直径 与锁芯2的直径相匹配,锁芯2插入锁体4的通孔中,在锁体4的通孔的两侧固定 有硬质合金或聚晶金刚石棒10,如图6所示,钥匙8有双面内铣槽9,铣槽9为弯 曲状,对应于叶片3的排列即叶片3相互错开的凸起部分。
如图7所示,防钻钢帽1套在锁芯2上,多个叶片3插入锁芯2的槽孔中, 叶片3为5片或6片或7片;有橡胶圈5分别套在锁体4的两侧,锁芯2插入 锁体4的通孔中。
如图8、9所示,装配好的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内置式龙头防盗锁安装在自行 车前叉管6中,自行车前叉管6在自行车三角架立管7中,锁芯2穿过自行车 前叉管6的孔。
实施例2:结构如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体龙,未经吴体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81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