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性摩擦焊接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7126.0 | 申请日: | 200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9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田仓;周梦慰;李辉;孙成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20/12 | 分类号: | B23K20/12;B23K20/2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梁瑞林 |
地址: | 1000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性 摩擦 焊接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涉及对线性摩擦焊接设备的改进。
背景技术
线性摩擦焊接的原理是:一个试件高频往复振动,另一件在一定负载力作用下和振动试件接触,在接触界面上产生摩擦热,界面温度快速升高,界面金属软化并发生塑性流动,形成飞边被挤出;当界面金属被挤出到一定程度,振动试件快速停止振动,保持负载力一定时间,界面金属通过相互扩散与再结晶焊接在一起,从而完成整个焊接过程。
目前的线性摩擦焊接设备原理框图参见图1。它包括控制台1、振动油缸组件2、振动立柱3、振动滑台4、振动端夹具5、振动端试件6、顶锻端试件7、顶锻端夹具8、顶锻滑台9、床身10和顶锻油缸组件11;振动油缸组件2、振动立柱3和顶锻油缸组件11都安装在床身10上,振动滑台4和振动立柱3通过导轨机构连接,振动端夹具5固定在振动滑台4上,振动端试件6夹持在振动端夹具5上;顶锻滑台9和床身10通过导轨机构连接,顶锻端夹具8固定在顶锻滑台9上,顶锻端试件7夹持在顶锻端夹具8上;振动油缸组件2的活塞杆与振动滑台4连接,顶锻油缸组件11的活塞杆与顶锻滑台9连接,控制台1控制振动油缸组件2和顶锻油缸组件11的工作状态。其工作原理是:总控制系统1控制振动油缸2高频往复振动,从而带动振动滑台4、振动端夹具5、振动端试件6实现高频往复振动;控制台1控制顶锻油缸11驱动顶锻滑台9和顶锻端夹具8以设定压力将顶锻端试件7的端面和振动端试件6的端面相接触,在接触界面上产生摩擦热,界面温度快速升高,界面金属软化并发生塑性流动,形成飞边被挤出;当界面金属被挤出到一定程度,控制台1控制振动油缸2停止振动,并控制顶锻油缸11保持压力一定时间,界面金属通过相互扩散与再结晶焊接在一起,从而完成整个焊接过程。这种线性摩擦焊接设备的缺点是:第一、控制振动油缸组件2实现振动滑台4高频振动的伺服阀难以解决。当前的焊接设备中,焊接所需的热量全部从高频振动摩擦产生,常用频率范围10~125Hz;常用振幅范围1~20mm。为满足线性摩擦焊接中的高频高负载振动,需要伺服阀同时具有高频响、大流量的特点。对于伺服阀来说,频响和流量是一对矛盾的指标,高频响的伺服阀流量小,流量大的伺服阀频响低。既要频响高,又要流量大的伺服阀只能进口,价格极其昂贵,维修困难。第二、能耗大,效率低。振动加速度和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和振幅成正比,所以,高频或高幅振动产生的加速度非常大,而驱动试件振动的振动机构质量很大,所以产生的惯性力很大。线性摩擦焊设备的功率高达几百千瓦,而焊接接头处消耗的功率仅占1/20~1/30,大部分功率用于克服振动部件产生的惯性力,导致效率低,焊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便于选择伺服阀、能耗小、效率高、焊接成本低的线性摩擦焊接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性摩擦焊接设备,它包括控制台、振动油缸组件、振动立柱、振动滑台、振动端夹具、振动端试件、顶锻端试件、顶锻端夹具、顶锻滑台、床身和顶锻油缸组件;振动油缸组件、振动立柱和顶锻油缸组件都安装在床身上,振动滑台和振动立柱通过导轨机构连接,振动端夹具固定在振动滑台上,振动端试件夹持在振动端夹具上;顶锻滑台和床身通过导轨机构连接,顶锻端夹具固定在顶锻滑台上,顶锻端试件夹持在顶锻端夹具上;振动油缸组件的活塞杆与振动滑台连接,顶锻油缸组件的活塞杆与顶锻滑台连接,控制台控制振动油缸组件和顶锻油缸组件的工作状态;其特征在于,有一个由变压器和开关构成的辅助热源,变压器初级的一端与交流电源连接,变压器初级的另一端串联开关后与交流电源连接,开关的控制端与控制台的相应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变压器次级的一端与振动端夹具连接,并通过振动端夹具与振动端试件实现电连接,变压器次级的另一端与顶锻端夹具连接,并通过顶锻端夹具与顶锻端试件实现电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是:便于选择伺服阀,能耗小,效率高,焊接成本低。
本发明相对常规线性摩擦焊设备,有明显的优点,下表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与常规线性摩擦焊设备的主要性能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71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短信提示功能的胎心监护装置
- 下一篇:吸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