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控制方法、显示装置的驱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46000.1 | 申请日: | 2005-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3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 发明(设计)人: | 内田岁久;盐见诚;富泽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 悦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控制 方法 显示装置 驱动 装置 | ||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05/016041,国际申请日为 2005年9月1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0580029773.1,名称为 “显示控制方法、显示装置的驱动装置、显示装置、程序和记录介质”的 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以较小的电路规模(运算量)抑制下述现象的显 示控制方法、通过该显示控制方法对显示装置实施驱动的显示装置的驱动 装置、具备该驱动装置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驱动装置的程序和记录介 质,即:尽管提高了像素的响应速度,但是,由于强调调制和像素响应不 足这两者的相乘效应,造成当前帧的像素亮度和当前帧的图像数据所表示 的亮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发生过亮或亮度不足,从而降低动图像显示 时的像质这样的现象。
背景技术
较之于以往的主流显示装置CRT(Cathode-ray Tube)显示器,液晶显 示装置充分发挥了重量轻、厚度薄、低功耗、高清晰等的特征,其不仅用 于便携式设备,而且还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及台式电脑用监视器。但是, 与CRT显示器相比而言,液晶显示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是:响应速度慢、动 图像质量差。对此,人们在液晶材料、面板构造、驱动方法等诸多方面研 究了很多改善方法。
在专利文献1(日本国第2650479号专利,公开日:1991年7月29日) 中揭示了下述的驱动方法。即:在采用了该驱动方法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如果在灰阶迁移时未能在帧频(60Hz)所对应的改写时间(16.7μm)内完 成响应,那么,就在上一帧灰阶向当前帧灰阶的灰阶迁移时对当前帧驱动 信号实施调制,从而在1帧内完成响应。以下,参照图20和图21进行说 明。
例如,一种在反射模式下采用了TN液晶的液晶面板,在该液晶面板 中,液晶不透光的最小电压值为2.0V,液晶最大透光量的最大电压值为 3.5V。对帧FR(1)、FR(2)施加2.0V的外加电压V1,对帧FR(3)及 其之后的帧施加2.5V的外加电压V5,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0所示,上述 液晶面板的像素的透光量发生了变化。
在上述情况下,从外加电压变化为V5的时刻起,上述像素的透光量就 成为预定的值,上述像素的亮度要达到所期望的值约需70~100msec。在这 种情况下,由于在达到所期望的像素的透光量(亮度)之前,响应所需的 时间为2帧以上,因此,就会在液晶面板所显示的图像中发生拖尾现象。 上述拖尾现象是指,由于液晶透光率的变化未能追随被施加给像素的电压, 因此,在显示像素发生变化时,上一场的图像就会象影子一样显示在视频 图像的轮廓部分等中。当视频图像按照一定值以上的速度移动时就会发生 这种拖尾现象,这将导致图像质量显著恶化。
这里,一般而言,如果施加更大的电压,液晶的透光量就会更急剧地 增加。因此,如果在帧FR(3)施加了电压V5后,在其后的帧FR(4)的 开始时刻还不能达到所期望的值(V5所表示的亮度),那么,就如图21 所示,在施加电压V5的帧FR(3)中对电压数据进行校正以施加高于V5 的电压,由此,可提高液晶的响应速度。如果液晶的响应速度提高到某种 程度,液晶的响应就总是能够在1帧内完成。
具体而言,液晶控制电路通过比较帧FR(2)和FR(3)的数据来掌 握像素的电压变化量,并借助于数据校正器(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2)将帧 FR(3)的数据由S5校正为S7。驱动源极信号线的源极驱动IC(参照专 利文献1的图2)在帧FR(3)中向源极信号线(数据信号线)施加与上述 校正电压数据S7对应的电压V7。
所以,较之于施加与校正前的S5对应的电压V5的情形(图20所示 的情形),液晶的上升特性得以改善,在FR(3)所示的1帧内可得到所 期望的透光量T5。此外,在图20和图21中,为了便于说明,纵向标记向 数据校正器施加某数据(例如S5)的期间、数据校正器校正该数据并输出 所生成的数据(例如S7)的期间、源极驱动IC对像素施加与上述校正电压 数据对应的电压(V7)的期间,并将上述数据或电压称为帧(例如FR(3)) 的数据或电压。另外,在施加帧的电压后,到施加下一电压之前的像素的 亮度变化被称为该帧的亮度变化。纵向标记施加该帧的电压的期间。
如上所述,根据专利文献1揭示的驱动方法,通过调制当前帧的驱动 信号来提高液晶的响应速度,如果液晶的响应速度提高到某种程度,就可 以实现在1帧内完成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6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