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45062.0 | 申请日: | 2009-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4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朱继平;段文升;蒋阳;郭超;杨光;刘志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58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汪祥虬 |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钛酸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钛酸锂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钛酸锂 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精细化工》(2007:24,3,273-277页)介绍了一种固相合成钛酸锂的方法,按照 Li3.85Mg0.15Ti5O12中的锂与钛和镁的含量比例称取锂源、二氧化钛和氢氧化镁,充分研磨混 合后将混合物置于马弗炉中,在600℃煅烧4h后进行研磨,再在900℃煅烧12h后,自然 冷却至室温,置于研钵内粉碎研细后即得目标产物。该钛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使用时,其放电比容量较低,0.1C首次放电容量仅为144.9mAh/g,而且循环稳定性差。 《电源技术》(2008:131,5,389-392页)介绍的另一种固相合成钛酸锂的方法,按照 一定的摩尔比(其中Li2CO3过量8%,以弥补高温下的挥发)称量好后,加入适量的乙醇 作分散剂,研磨1h后加入一定比例的C,继续研磨1h;然后在85℃的烘箱中烘干,将混 合物在空气气氛下加热到800℃,恒温焙烧24h,升温速率2℃/min,随炉冷却后轻度研磨, 放入干燥器中备用。该制备方法虽然在钛酸锂的合成过程中加入了碳,但倍率放电性能 很差,在1mA/cm2和1mA/cm2的电流密度下放电,容量分别仅为120mAh/g和62mAh/g。 为提高钛酸锂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和倍率性能,目前大多采用纳米级碳材料和石墨 微粉包覆钛酸锂以改善钛酸锂的导电性。但由于石墨微粉对电解质比较敏感,会造成较 多的不可逆容量损失,且对大电流充放电的性能较差;而纳米级碳材料在混料过程中容 易产生团聚,难以分散,导致混料不均匀,影响了钛酸锂材料大电流放电的循环性能; 为防止制备过程中碳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气体而挥发,还需采用惰性气氛保护,从 而使设备复杂、操作困难;且由于纳米碳和石墨微粉价格较贵,使现有钛酸锂产品在工 业化生产中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 术的上述缺陷,解决现有钛酸锂低的倍率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较差问题,改善钛酸 锂倍率充放电的性能。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二氧化钛和锂源 按5∶4.2的摩尔比混合,加入按二氧化钛和锂源总质量5-15%的碳有机物和2-5%的金属 化合物,然后加入酒精或丙酮将其调成浆糊状,球磨至均匀,将该混合物在70-100℃干 燥后,按照每分钟3-5℃的升温速率,在空气气氛中升温至600-750℃保温6-12小时,再 升温至800-900℃保温16-24小时,冷却后即得到可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钛酸锂。
所述锂源选自碳酸锂、乙酸锂或硝酸锂;
所述金属化合物选自氧化镁、乙酸镁、氢氧化镁、氧化铝、乙酸铜、氧化铜、五氧 化二钒、二氧化锡或硝酸银;
所述碳有机物选自葡萄糖、蔗糖、柠檬酸或冰糖。
由上述方法制备的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其特征在于可采用通式 Li4-xMxTi5O12表示,其中M为Mg、Ag、Al、V、Sn或Cu,0.05≤x≤0.3。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其通式Li4-xMxTi5O12中的x若小于0.05时, 在离子取代过程中不能产生较多的电荷,因而起不到改善电导率的作用;当x大于0.3时, 通过X衍射分析,合成的材料含有较多的杂质,使合成钛酸锂的相不纯,会影响钛酸锂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由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反应过程中加入金属化合物,由金属化合物取代钛酸锂晶 格中的锂离子位置,且掺杂金属的价态均≥+2价,使得部分钛离子的价态由+4转变为+3, 提高了该材料的电子导电能力,从而提高了钛酸锂的放电倍率和循环性能。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取在混料阶段加入碳有机物,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碳有机物的分 解产生活性碳,颗粒分散性好,从而使合成粉体组分分布均匀,减小了粉体材料的接触 电阻,提高了电导率,增强了钛酸锂的导电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50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邮件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支持概率性端到端时延保证的资源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