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力透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4394.7 | 申请日: | 200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4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石海峡;柴立平;巫建波;宫恩祥;何玉杰;李强;朱维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华升泵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1/08 | 分类号: | F01D1/08;F01D1/10;F01D5/10;F01D25/18;F01D25/12;F01D1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王挺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量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力透平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装置中,从高压容器向低压容器输送介质时,通常将产生剩余压力能,而利用剩余压力能回收能量的设备,目前在我国还是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力透平装置,其结构紧凑,能量回收效率高,工作可靠性高且稳定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力透平装置,包括泵体以及设置在其两侧的进口和出口,轴自泵体中穿过,所述的轴的位于泵体中的部分上设置有带动轴转动的能量回收部件。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在泵体内部的轴上设置带动轴转动的能量回收部件,则当高压介质自进口输入泵体内后,高压介质凭借其自身的剩余压力能驱动能量回收部件旋转,能量回收部件同时带动轴转动,从而将剩余压力能转化为动能,实现了能量的回收利用。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结构紧凑,能量回收效率高,工作可靠性高且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液力透平装置,包括泵体10以及设置在其两侧的进口11和出口12,轴20自泵体10中穿过,所述的轴20的位于泵体10中的部分上设置有带动轴20转动的能量回收部件。
如图1、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能量回收部件为固定套设在轴20上的转轮30。
实际工作时,高压介质自进口11输入泵体10的内部后,高压介质凭借其自身的剩余压力能驱动转轮30旋转,转轮30同时带动轴20转动,从而将剩余压力能转化为动能,实现了能量的回收利用。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中的液力透平装置是一种离心式的能量回收设备,适用于生产装置上高压能的回收,通过液力透平装置后的低压介质被输送到低压容器,从而完成了工艺流程回路;而回收的能量则可以代替电动机以驱动生产流程上的泵、风机或者发电机等装置。由此可知,使用本发明中的液力透平装置可以回收大量的能量,对于能量紧张、提倡节约的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如图1所示,所述的轴20的伸出在泵体10两侧的部分均承托在轴承座70上,所述的轴承座70上设置有润滑轴承的润滑管路和冷却轴承的冷却管路。
在轴20的两端均设置轴承座70,可以起到两端支撑以及平衡轴向力和径向力的作用。所述的润滑管路用以润滑轴承座70中的轴承,防止轴承过热和过度磨损;所述的冷却管路应以冷却轴承座70中的轴承,防止轴承过热。润滑管路和冷却管路相配合以保证轴20和轴承座70的稳定运行,从而延长了本发明的工作寿命。
如图1所示,所述的轴20与泵体10的配合处设置有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80。
集装式机械密封装置80起到密封介质的作用,其密封性能好,且安装、拆卸简便,易于保养维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转轮30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卡设在其上的导叶40,导叶40的径向中部开设有贯穿导叶40本体的开口,所述的开口分别与转轮30的径向进出口相连通;导叶40的远离泵体出口12的一侧与转轮30的远离出口的一侧之间嵌设有密封环42,转轮30的靠近泵体出口12的前端套设有转轮口环31,导叶40的靠近泵体出口1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的转轮口环31构成转动配合的导叶口环41。
转轮30起到输送介质的作用,并将压力能转化为动能;导叶40则起到收集、引导介质流动的作用,用以将介质引导至下一级转轮30或者泵体出口12处;所述的转轮口环31、导叶口环41以及密封环42起到密封介质和减少泄露的作用。
实际工作时,高压介质自进口11输入泵体10的内部后,继而沿导叶40的径向中部的开口进入转轮30的工作区域,高压介质经能量回收并转变为低压介质后,所述的低压介质沿导叶40的径向中部的另一侧的开口流出转轮30的工作区域,并继续流动至下一级转轮30或者泵体出口12处。
如图1所示,所述的转轮30的旁侧设置有穿过泵体10并通向泵体10外侧的排气管路14。
所述的排气管路14可以释放输送介质中的气体,增加介质的压力并减少介质的冲蚀。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的转轮30和导叶40构成一个能量回收机构,所述的能量回收机构沿轴20的延伸方向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相邻能量回收机构之间设置有套筒状的定位环50,所述的定位环50的轴线与轴20的轴线相重合,定位环50的前后两端的内侧面分别与相邻导叶40的靠近泵体出口12的一端的外侧面相贴合,定位环50的轴向长度大于导叶40的轴向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华升泵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华升泵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43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