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煞车手把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3596.X | 申请日: | 200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5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温芫鋐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芫鋐 |
主分类号: | B62L3/02 | 分类号: | B62L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钱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煞车 手把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把,尤其涉及一种在煞车动作时具有间歇施力,以避免发生煞车死锁的煞车手把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照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092222892号「煞车把手结构改良」一案,其主要包括一固定座,该固定座枢设有一握把部及一连动块一,其中:该握把部,具一握部及一掣动部,该掣动部设有一掣动枢孔及一滑槽,而该掣动枢孔枢设在固定座上;该连动块一端设有一连动枢孔,另一端设有一凸部,可套进握把部的滑槽上,作一限位的动作,而该凸部旁预定距离设有一偏心枢孔,是与固定座枢结固定;一连动块二,其一端枢设煞车线,以掣动煞车线,另一端与连动块一上的连动枢孔枢结固定;其利用连动块一上的偏心枢孔与两端枢结处的距离不同,使煞车能获得一较大的位移量,而达到缩短煞车行程的功效。
前述现有的煞车把手通过握部结合煞车块直接对煞车线进行控制,因此按压把手时煞车线立即将作用力反应至煞车卡钳,如紧急煞车时,易发生煞车力量过大导致煞车死锁、轮胎打滑的危险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煞车手把结构,以利煞车线传递至煞车卡钳时呈现间歇性的煞车力量,以避免紧急煞车时易发生煞车死锁的情形。
为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煞车手把结构」包括一设置座、一枢动块、一弹簧及一握把,该设置座内部设有一设置空间,且该设置空间具有一上下内缩的间隔环边,该设置空间于间隔环边以内为一内槽区,该设置空间于间隔环边以外为一外槽区,该内槽区设有一宽槽区及一相对宽槽区呈现渐缩态样的窄槽区,该设置座另设有一供煞车线由设置座外部伸入外槽区的通口;
该枢动块活动设置于设置空间,该枢动块上下两侧各设有一活设于内槽区的凸部,该枢动块一端设有一穿过间隔环边并位于外槽区作为供煞车线设置的连动段,该枢动块一端设有一穿过间隔环边并位于外槽区的抵顶段,且该枢动块面对宽槽区的一边为一齿面;
该弹簧设置于内槽区,且该弹簧一端抵顶位于宽槽区的间隔环边,另一端弹抵于枢动块的齿面以呈现将凸部弹抵于窄槽区态样;
该握把设有一枢设于设置空间的轴转部,该握把相对轴转部一端设有一伸出于设置空间供握压用的施力部,该握把相对轴转部另一端设有一受施力部带动而相对施力部轴转迫动抵顶段,以利枢动块迫抵弹簧往宽槽区位移状态下仍可通过凸部抵顶间隔环边进而枢摆连动段,作为同步改变齿面与弹簧接触面进而产生棘齿跳动的推动部;
借此,扳动握把的施力部,即可轴转推动部对枢动块的抵顶段迫动,该枢动块即迫抵弹簧往宽槽区位移并同步枢摆连动段,达到改变齿面与弹簧的接触面进而产生棘齿跳动,该连动段于带动煞车线收缩的施力状态下即可迅速产生间歇性释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利煞车线传递至煞车卡钳时呈现间歇性的煞车力量,以避免紧急煞车时易发生煞车死锁的情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煞车手把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A是本发明煞车手把结构的枢动块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煞车手把结构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3至图5是本发明煞车手把结构的剖面动作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设置座 11设置空间
111内槽区 1111宽槽区
1112窄槽区 12定位环座
121间隔环边 13通口
2枢动块 21凸部
22连动段 221线槽
23抵顶段 24齿面
3弹簧 4握把
41轴转部 42施力部
43推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煞车手把结构」包括一设置座1、一枢动块2、一弹簧3及一握把4;
该设置座1内部设有一设置空间11,且该设置空间11具有一上下内缩的定位环座12,该定位环座12的内缘形成有间隔环边121,该设置空间11于间隔环边121以内为一内槽区111,该设置空间11于间隔环边121以外为一外槽区112,该内槽区111设有一宽槽区1111及一相对宽槽区1111呈现渐缩态样的窄槽区1112,该设置座1另设有一供煞车线由设置座1外部伸入外槽区112的通口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芫鋐,未经温芫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35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