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载机及其散热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2725.3 | 申请日: | 2009-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6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厚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斗山工程机械(山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9/00 | 分类号: | E02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郭海彬 |
地址: | 264100 山东省烟***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载 及其 散热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装载机及其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装载机是工程机械的一种,广泛用于建筑、道路、矿山、港口等工程领域。装载机的主要作用是进行装载作业,装载作业是将沙土、岩石、矿石等物,倒入卡车、货车、集装箱的作业,当然,装载机也可以实现挖掘作业、卸载作业、整地作业、填平作业等等很多其它功用。
在工程应用中,因为装载机经常需要长时间高功耗的工作,因此要求装载机各发热部件都能进行良好的散热,普通的装载机需要进行散热的部件包括:
发动机,采用水冷散热器;
液压系统使用的液压油,采用液压油散热器;
变矩器的油液,采用变矩器油液散热器。
图1为装载机的外形结构图,图2为装载机车尾内部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装载机的车尾100内部,设置有发动机110、风扇120和散热模块130。图3为现有装载机的一种散热模块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该散热模块按照从左到右的风向顺序排列液压油散热器131、水冷散热器132和变矩器油液散热器133,这种散热模块的缺点是:整个散热模块的厚度较大,从而造成风阻较大,不利于散热。
图4为现有装载机的另一种散热模块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散热模块将水冷散热器132设置在迎风面,其后并排设置液压油散热器131和变矩器油液散热器133。这种散热模块的缺点是:虽然减小了总厚度,但是因为液压油散热器131设置在水冷散热器之后,不利于液压系统的散热,使装载机在作业过程中液压油的温度偏高,影响作业效率,并且降低了液压系统部件的使用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载机及其散热模块,使风先对工作温度较低的液压油散热器进行降温,解决现有技术在风吹过工作温度较高的散热器之后不能很好的再对液压油散热器进行冷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载机的散热模块,包括:
位于迎风面并且并排排列的液压油散热器和水冷散热器;以及
位于所述液压油散热器和所述水冷散热器之后的变矩器油液散热器。
优选地,上述的散热模块中,
所述液压油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为12至18平方米;
所述水冷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为52至58平方米;
所述变矩器油液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为23至29平方米。
优选地,上述的散热模块中,所述液压油散热器、所述水冷散热器和所述变矩器油液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之比为15∶55∶26。
优选地,上述的散热模块中,所述液压油散热器、所述水冷散热器和所述变矩器油液散热器均为铝制散热器。
优选地,上述的散热模块中,所述液压油散热器、所述水冷散热器和所述变矩器油液散热器均为板翅式散热器。
优选地,上述的散热模块中,所述液压油散热器、所述水冷散热器的迎风面积之和等于所述变矩器油液散热器的迎风面积。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装载机,包括设置在机尾内部的发动机、风扇和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
位于迎风面并且并排排列的液压油散热器和水冷散热器;以及
位于所述液压油散热器和所述水冷散热器之后的变矩器油液散热器。
优选地,上述的装载机中,
所述液压油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为12至18平方米;
所述水冷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为52至58平方米;
所述变矩器油液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为23至29平方米。
优选地,上述的装载机中,所述液压油散热器、所述水冷散热器和所述变矩器油液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之比为15∶55∶26。
优选地,上述的装载机中,所述液压油散热器、所述水冷散热器和所述变矩器油液散热器均为铝制散热器,并且所述液压油散热器、所述水冷散热器和所述变矩器油液散热器均为板翅式散热器。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液压油散热器放在了迎风的第一层,从而风先对工作温度较低的液压油散热器进行降温,经过液压油散热器之后的风仍能很好的对其他工作温度高的散热器进行冷却,避免了风吹过工作温度较高的水冷散热器或变矩器油液散热器之后不能很好的再对液压油散热器进行冷却的问题。
2)散热器采用铝材质,降低了成本。
3)根据两层结构和散热器材质从新设计了各散热器的散热总面积,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还优化了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装载机的外形结构图;
图2为装载机车尾内部的结构图;
图3为现有装载机的一种散热模块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斗山工程机械(山东)有限公司,未经斗山工程机械(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27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