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陶瓷片组件及其制备方法、载体层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烃氧化方法和陶瓷膜叠层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2692.2 | 申请日: | 200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9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M·F·卡罗兰;P·N·德耶;M·A·威尔逊;T·R·奥赫恩;K·E·克奈德;D·彼得森;C·M·陈;K·G·拉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5/10 | 分类号: | B01J35/10;B01J12/00;B01D71/02;B01D69/04;C01B3/38;C10L3/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韦欣华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陶瓷 组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载体 氧化 陶瓷膜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410030134.4母案的分案申请。该母案的 申请日为2004年3月19日;发明名称为“平面陶瓷膜组件以及氧化 反应器体系”。
关于联邦资助的研究或开发的声明
本发明按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Inc.与美国能源部之 间的合同No.DF-FC26-97FT96052在政府支持秀进行。美国政府对本 发明拥有一些权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混合-传导多组分金属氧化物材料致密层、混合- 传导多金属氧化物材料多孔层和陶瓷通道载体层的平面陶瓷膜组件。 本发明还涉及该组件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于烃氧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借助在高温下操作的混合-传导陶瓷膜可从含氧气体中分离出 氧,其中,所述膜不仅传导氧离子而且传导电子。氧气在膜的渗透侧 产生并且可以高纯度的产品回收。另外,渗透的氧能够催化或非催化 地直接与含烃气体反应,从而得到烃氧化产物。可使用各种各样的含 氧气体,如空气,并且许多可供选择的烃氧化产物均是可能的,这取 决于操作条件以及是否使用催化剂。
利用混合-导电陶瓷膜反应器系统,在由天然气和空气生产合成 气体中有明显且不断增长的商业利益。目前,该技术尚处于开发阶段, 当该技术成熟时在将来其商业应用是可以想象的。通过甲烷的部分氧 化以形成合成气体组分CO、H2、CO2和H2O,混合-导电陶瓷膜反应器 系统将生产出合成气体。通过将含甲烷的原料气体和空气原料气体引 入膜反应器体系中,使膜的一个表面与甲烷接触,然后使另一表面与 空气接触而进行该方法。氧气渗透通过所述膜,甲烷与渗透的氧反应 形成甲烷/合成气体混合物,并且,当混合物传送通过反应器并与另 外的渗透氧进行反应时,甲烷将进一步转化成合成气体。
如果甲烷/合成气流处于高压,通常为250-400psig,那么,该 方法能够有利地将上、下游的方法结合。另外,如果空气处于低压, 通常低于50psig的话,工艺经济学是最有利的。因此,膜反应器体 系中的膜必须设计成经得起空气侧和甲烷/合成气体侧之间明显的压 差。为了取得通过膜的高氧通量,所述膜的活性分离层应当很薄,通 常低于200微米。然而,该厚度的独立膜不能承受典型的200-400psid 的压差,因此,薄分离层必须以某种方式在结构上被支撑。
在本领域中已描述了能够经得起高压差、用于陶瓷氧-传导薄膜 系统的各种各样的设计。例如,管状陶瓷膜能够在一侧经受高压甲烷, 并在另一侧经受低压空气;但所述膜必须具有足够的壁厚,以能承受 压差;因此,该膜不能取得高氧通量。为解决该问题,业已开发出复 合管状膜,其在较厚的多孔载体上结合了薄且致密的氧渗透层。
现有技术中已描述了平板膜结构,其中,活性分离层通过膜低压 侧上的一层或多层多孔层支撑,其通常是所述膜的渗透侧。通常对这 些薄膜系统进行设计,以便在渗透侧产生纯氧产品。如果通过膜低压 侧上的低压空气使用这些膜的话,在膜低压侧上的多孔载体层对于将 氧从氧化剂或空气中传送至致密分离层的表面上产生气相扩散阻力。 具有足够厚度以便为薄膜活性分离层提供支持的多孔层对将氧传送 到膜表面上引入扩散阻力,并且该阻力将降低通过膜的氧通量。因此, 对于在高压差下使用薄活性膜而没有不可接受的对薄膜氧化剂一侧 的高气相扩散阻力的复合膜设计存在着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未经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26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