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1748.2 | 申请日: | 200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7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间宫恒;田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彭久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冷阴极荧光灯作为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 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采用冷阴极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广泛地用作液晶显示装 置中的背光光源,这种冷阴极荧光灯不必加热并且寿命长。(例如,参考日 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19004)。
发明内容
冷阴极荧光灯因其暗黑启动特性(in-dark start characteristic)而涉及点 亮延迟现象。暗黑启动特性是指这样的现象,冷阴极荧光灯在黑暗的环境下 放置很长时间后,冷阴极荧光灯在低亮度环境下点亮(lighting)时,点亮(放 电的开始)因少量的初始电子而相对于电压施加而延迟。
因此,采用冷阴极荧光灯作为背光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能涉及在冷 阴极荧光灯最初点亮(first lighting)时因暗黑启动特性产生点亮延迟,除非 在冷阴极荧光灯已经放置在黑暗环境下很长时间后在装置启动时可以确保 周围的亮度高于一定水平。
特别是,对于采用常黑型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因为常黑型液晶面 板的光透射率在不施加电压时取最小值,并且由于近年来对显示图像的高对 比度的要求,透射率的最小值变得更小,所以,冷阴极荧光灯放置在黑暗的 环境下很长时间的情形经常发生。就是说,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因暗 黑启动特性引起的点亮延迟易于在冷阴极荧光灯的最初点亮时发生。
本发明根据需要而提供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其中即使在 冷阴极荧光灯已经放置在黑暗环境下很长时间后在低亮度环境下启动液晶 显示装置,也不发生冷阴极荧光灯因暗黑启动特性引起的点亮延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常黑型液晶面板和冷 阴极荧光灯,该常黑型液晶面板的透射率在不施加电压时取最小值,该冷阴 极荧光灯用作液晶面板的背光光源。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光照射构件,用于在 从装置启动到冷阴极荧光灯的最初点亮期间对冷阴极荧光灯进行光照射。
在具有该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光照射构件在从装置启动到冷阴极荧 光灯的最初点亮期间对冷阴极荧光灯进行光照射。因此,甚至在例如出现发 生冷阴极荧光灯已经放置在黑暗环境很长时间的情形时,在最初点亮前也用 亮度高于一定水平的光照射冷阴极荧光灯,并且因此消除了冷阴极荧光灯中 少量初始电子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即使在冷阴极荧光灯已经放置在黑暗环境下很长 时间后启动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对冷阴极荧光灯的光照射也可以增加周围亮 度,并且由此可以消除冷阴极荧光灯中少量初始电子的问题。这可避免因冷 阴极荧光灯的暗黑启动特性引起的点亮延迟的发生。因此,与发生因冷阴极 荧光灯的暗黑启动特性引起的点亮延迟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 启动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示例的 说明性示意图;
图2是示出液晶面板的施加的电压和光透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个具 体示例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一个具 体示例的时间流程图;
图4A至4D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的液晶显示装置处理操作概要的说明性示意图;以及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示例的 说明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 法。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示例的 说明性示意图。
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1、漫射板(diffuser)2、冷阴极荧光灯3 和驱动控制电路(未示出)。
为了获得液晶面板1,由玻璃等构成的两个透明基板彼此面对设置,并 且设置通过封闭基板之间的液晶而获得的液晶层。液晶层的光透射率根据所 施加电压的大小而变化。该液晶面板1是常黑型液晶面板。因此,当不施加 电压时,液晶层的光透射率取最小值,并且获得黑屏。当施加电压时,透射 率随着液晶层的取向变化而增加,从而光通过液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17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余料构成的竹地板块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太阳能光伏屋面及功能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