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1734.0 | 申请日: | 200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2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宫原义则;渡边二朗;栗林宏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洋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25/16 | 分类号: | F04D25/16;F04D29/6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新华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轴流风扇和置于其间的管道的风扇系统。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7-263004(JP2007-263004A)揭示一种风 扇系统,其包括前轴流风扇、后轴流风扇以及置于所述轴流风扇之间的 管道。每个轴流风扇包括形成有具有吸入口和排放口的空气通道的筒形 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包括连接在所述排放口中的外壳主体和电动机 的4个支撑部分。所述管道具有筒形管道外壳。所述管道外壳包括径向 延伸且在管道外壳内在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的8个管道叶片。所述管道 叶片具有笔直延伸的平板形状。
然而,传统风扇系统在相对空气流量增加静压(空气流量-静压特 性)和减少风扇噪音上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改善的空气流量-静压 特性和降低的风扇噪音的风扇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即使所述管道的轴向长度被减少也能够 把进入管道作为涡流的空气流转换成层流而被排放的风扇系统。
在本发明所旨在改善的风扇系统中,在同一轴线上交替设置n个或 更多个轴流风扇和n-1个管道(n是2或大于2的整数)。根据本发明, 所述n个或更多个轴流风扇中的每个轴流风扇包括风扇外壳、电动机和 叶轮。所述风扇外壳包括形成有空气通道的外壳主体、电动机机壳以及 多个固定叶片,所述空气通道具有吸入口和排放口,所述电动机机壳设 置在排放口中心,所述多个固定叶片位于所述排放口中且在所述轴线的 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固定叶片连接所述电动机机壳和所述外壳 主体。电动机由所述电动机机壳支撑。叶轮设置在电动机机壳和吸入口 之间且由所述电动机旋转。所述n-1个管道中的每一个包括在其前侧具有 进口端口和在其后侧具有出口端口的管道外壳;和在所述管道外壳内在 所述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管道叶片。在从轴 流风扇的空气吸入口观看时每个管道的多个管道叶片的数量等于位于管 道前面的轴流风扇的多个固定叶片的数量。所述管道叶片分别对应于所 述固定叶片。对应于所述固定叶片的所述管道叶片的前部的端表面和每 个固定叶片的后端部分的端表面具有相同的形状,它们对齐在一起且彼 此接触以形成一个复合固定叶片,且每个轴流风扇的排放口与位于所述 轴流风扇后面的管道外壳的进口端口连通。
在本发明中,管道的多个管道叶片的数量等于位于所述轴流风扇前 面的轴流风扇的多个固定叶片的数量,使得一个固定叶片和一个管道叶 片彼此对应以形成一个复合的固定叶片。因此,由多个管道叶片延伸所 述轴流风扇的多个固定叶片。根据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充分利 用所述固定叶片以提高所述风扇系统的空气流量-静压特性。另外,可降 低风扇噪音。
优选方式是,每个管道叶片可被成形为把涡流转换成大致层流,而 不降低在所述管道中的流量,使得大致的空气层流被从所述出口端口排 放。由于这种配置,可平滑地从管道把空气吸入到在管道后面的轴流风 扇中,降低了流动空气的能耗和抑制了风压和空气流量的降低。
为了获得上面描述的大致层流,例如可采用下述的配置。位于所述 管道前面的轴流风扇的多个固定叶片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朝向所述轴线 的一个方向的后端部和朝向所述轴线的另一方向的前端部。在与所述叶 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所述前端部可相对于所述后端部偏移。每个 固定叶片可以被弯曲以从电动机机壳朝所述外壳主体形成在所述叶轮的 旋转方向上凸起的表面。每个固定叶片可以被成形使得在垂直于从电动 机机壳朝所述外壳主体的方向的方向上获取的固定叶片的横截面是弯曲 的以形成在所述旋转方向上凸起的表面。由于这种配置,从排放口排放 的空气流的速度能够在整个可能范围具有平均水平,这导致空气流量增 加和风扇噪音减小。
优选方式是,每个管道叶片的所述前部可被成形,使得在在所述垂 直方向上获取的横截面观看所述管道叶片时所述管道叶片的横截面是对 应的固定叶片的横截面的延伸,且每个管道叶片的后部可以被成形,使 得朝向所述旋转方向的后部的表面的切面包括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的切 线。由于这种配置,管道的每个管道叶片的后部可产生大致平行于所述 轴线流入到在管道的后面的轴流风扇中的空气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洋电气株式会社,未经山洋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1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