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脸检测装置及其人脸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41418.3 | 申请日: | 2009-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7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宋开泰;韩孟儒;王仕杰;江铭峰;林家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装置 其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人脸检测装置及其人脸检测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一种降低运算量的人脸检测装置及其人脸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人脸检测技术多先以肤色检测,将可能为人脸的区域定义出来,再通过图形比较的方式检测出人脸可能位置。然而,图形比较的方式将造成运算量相当地庞大,所以并不适合使用于如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数码相机或其它嵌入式系统中。不仅如此,肤色检测容易受到光源影响,而影响人脸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及其人脸识别方法,其至少包括如下优点:
一、运算量低且大幅提升运算速度。
二、对于不同光源具有较大的容忍性。
三、有效对抗取像过程中的复杂背景或噪声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人脸检测装置。人脸检测装置包括矩形积分影像单元、特征匹配单元及串列及评分单元。矩形积分影像根据原始影像提供矩形积分影像。特征匹配单元根据矩形人脸特征样板决定人脸候选区域,并根据矩形积分影像计算矩形人脸特征样板的特征值。串列及评分单元判断人脸候选区域是否符合串列条件,当人脸候选区域符合串列条件,根据特征值对人脸候选区域评分,若人脸候选区域的分数小于阈值时,人脸候选区域即为非人脸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人脸检测方法。
人脸检测方法包括根据原始影像提供矩形积分影像;根据矩形人脸特征样板决定人脸候选区域;根据矩形积分影像计算矩形人脸特征样板的特征值;判断人脸候选区域是否符合串列条件;当人脸候选区域符合串列条件,根据特征值对人脸候选区域评分;以及若人脸候选区域的分数小于阈值时,人脸候选区域即为非人脸区域。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将配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的方块图平均值的示意图。
图2是在坐标(x,y)处的矩形积分影像的示意图。
图3是原始影像的灰阶值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矩形积分影像的示意图。
图5是原始影像的灰阶值的示意图。
图6绘示为图5的矩形积分影像的示意图。
图7A及图7B是矩形人脸特征样板的示意图。
图8是串列条件的示意图。
图9是评分表的示意图。
图10是人脸候选区域的示意图。
图11是将人脸候选区域分为64等分的示意图。
图12是64等分的灰阶平均值的示意图。
图13是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C)的示意图。
图14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人脸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改善传统人脸识别技术运算量大且易受光源影响的缺点,下述实施例揭露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及其人脸识别方法。人脸检测装置至少包括矩形积分影像(Rectangle Integral Image,RII)单元、特征匹配(Feature Mapping)单元及串列及评分(Cascade and Score)单元。矩形积分影像单元根据原始影像提供矩形积分影像。特征匹配单元根据矩形人脸特征样板决定人脸候选区域,并根据矩形积分影像计算矩形人脸特征样板的特征值。串列及评分单元判断人脸候选区域是否符合串列条件?当人脸候选区域符合串列条件,根据特征值对人脸候选区域评分。若人脸候选区域的分数小于一阈值时,人脸候选区域即为非人脸区域。
请参照图1,图1是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人脸识别装置的方块图平均值的示意图。人脸检测装置10包括矩形积分影像单元110、特征匹配单元120、串列及评分单元130、区块平均单元140、分类器150及人脸及非人脸数据库160。矩形积分影像单元110根据原始影像OI提供矩形积分影像RII。特征匹配单元120根据矩形人脸特征样板决定人脸候选区域HFC,并根据矩形积分影像RII计算矩形人脸特征样板的特征值FV。串列及评分单元130判断人脸候选区域HFC是否符合串列条件?当人脸候选区域HFC符合串列条件,根据特征值FV对人脸候选区域HFC评分。若人脸候选区域HFC的分数小于一阈值时,人脸候选区域HFC即为非人脸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1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