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的制造方法、模具分割体、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41103.9 | 申请日: | 200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1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别所正博;村中治;苅谷俊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7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梁晓广;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制造 方法 分割 | ||
1.一种模具的制造方法,是用于安装在注射成型机上并通过注射 成型来形成成型品的一对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一对上述模具中的一方上形成凸部,所述凸部朝向另一方的上 述模具突出并在上述成型品上形成凸形状部,
上述凸部通过使沿该凸部的突出方向分割为多个的模具分割体在 上述突出方向上层积接合而形成,
在使层积的上述模具分割体彼此接合时,在上述模具分割体彼此 中的至少一方的接合面上形成突条,以使上述突条的前端部碰触到另 一方的上述模具分割体的状态使上述模具分割体彼此接合,
为了形成在注射成型时用于进行上述模具的温度调整的热介质通 路,上述突条沿形成于上述接合面的槽形成,
形成于上述接合面的上述槽是在相互对置的上述模具分割体的双 方上相对于上述接合面相互对称的截面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条沿上述模具分割体的上述接合面的外周缘部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条用于防止在重复注射成型循环而重复上述模具的加热/ 冷却时,由热应力在上述突条的附近且在上述模具分割体彼此的接合 部产生裂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相互接合的上述模具分割体的双方的上述接合面上形成上述突 条,在一方的上述接合面上形成的上述突条和在另一方的上述接合面 上形成的上述突条交错地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条宽度为0.5~20mm,高度为0.02~2mm。
6.一种模具分割体,为了形成凸部而沿上述凸部的突出方向将上 述凸部分割为多个而构成,所述凸部为了在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的成 型品上形成凸形状部而形成在模具上,其特征在于,具有:
槽,为了在通过扩散接合法与其他的上述模具分割体接合的接合 面上形成在注射成型时用于进行上述模具的温度调整的热介质通路, 而形成于上述接合面;和
突条,沿上述接合面的外周缘部及上述槽形成,
形成于上述接合面的上述槽是在相互对置的上述模具分割体的双 方上相对于上述接合面相互对称的截面形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分割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条用于防止在重复注射成型循环而重复上述模具的加热/ 冷却时,由热应力在上述突条的附近且在上述模具分割体彼此的接合 部产生裂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分割体,其特征在于,
在相互接合的上述模具分割体的双方的上述接合面上形成上述突 条,在一方的上述接合面上形成的上述突条和在另一方的上述接合面 上形成的上述突条交错地配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分割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条的宽度为0.5~20mm,高度为0.02~2mm。
10.一种模具,用于安装在注射成型机上并通过注射成型形成成 型品,其特征在于,具有:
固定侧模具,固定在上述注射成型机上;和
可动侧模具,以与上述固定侧模具对置的状态可接近/离开地安装 在上述注射成型机上,
在上述固定侧模具和上述可动侧模具的一方上形成凸部,所述凸 部朝向上述固定侧模具和上述可动侧模具的另一方突出,并在上述成 型品上形成凸形状部,
上述凸部通过使沿该凸部的突出方向分割为多个的模具分割体沿 上述突出方向层积接合而形成,
在相互接合的上述模具分割体彼此中的至少一方的接合面上形成 突条,以使上述突条的前端部碰触到另一方的上述模具分割体的状态, 使上述模具分割体彼此接合,
为了形成在注射成型时用于进行上述模具的温度调整的热介质通 路,上述突条沿形成于上述接合面上的槽形成,
形成于上述接合面上的上述槽是在相互对置的上述模具分割体的 双方上相对于上述接合面相互对称的截面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110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用反作用尾翼装置和船舶
- 下一篇:通过改造电除尘器实现高效脱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