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面浪风光无人操纵可自动沉浮的固定综合发电船队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40117.9 | 申请日: | 2009-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0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姜仁滨;王宛珏;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仁滨 |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F03D9/00;F03B13/00;H02N6/00;H02K7/18;A01K69/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面 风光 无人 操纵 自动 沉浮 固定 综合 发电 船队 | ||
1.海面浪风光无人操纵可自动沉浮的固定综合发电船队(以下简称‘发电船队’),其特征为:它是由30艘(可增减)小型海面浪风光无人操纵可自动沉浮的固定综合发电船(以下简称‘发电船’)(1)通过结实的缆绳(2)前后左右相互连接而成的一个网状梯形船队,船队四边通过结实的缆绳和固定在海底的水泥柱(3)相连,在船队四边的缆绳上张有一个包围船队下方水域的巨大粗鱼网,在每艘发电船中都装有海浪冲击发电机组(4)、风力发电机组(5)、光电池组(6)、船体自动沉浮装置和蓄电池(7)等,在每艘发电船中所有水流通道的进口和出口都装有小空鱼网,在每艘发电船上的每个转动轴承中都装有滚珠轴承,每艘发电船的上舱和下舱都是密封的,发电船因其结构不同而被分为:A1型发电船,A2型发电船、B1型发电船和B2型发电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船队,其特征是:所述海浪冲击发电机组(4)由上舱中的水流通道(8)、水轮(9),舱外侧的传动箱(10)中的水轮转轴末端(11)的传动齿轮(12)、传动链条(13)、发电机转轴末端(14)齿轮(15)和底舱中的发电机(16)组成,A1型发电船和A2型发电船的海浪水流通道都是略高于海平面的水平直道(8),都有两台共轴的发电机(16),A1型发电船有两个并排的水轮(9),A2型发电船只有一个水轮(9),B1型发电船和B2型发电船的水流通道都是高出海平面的曲道(8),都有两套两台共轴的发电机:较大的一套两台共轴发电机(4)置于前面冲浪所经的通道上,较小的一套两台共轴发电机(4)置于后面退浪所经的通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船队,其特征是:所述风力发电机组(5)由固定在船顶上的支架(17)、连接在支架上的垂直转向传动齿轮箱(18)、连接支架上的垂直转向传动齿轮(19)和底舱中发电机(16)上的垂直转向齿轮(20)的传动连杆(21)、转轴贯川于传动齿轮箱前后两侧的风动螺旋桨(22)和固定在传动齿轮箱后面的Y型风向板(23)组成,在支架(17)的上端,有一个装有滚珠轴承的光滑圆盘(C),垂直转向齿轮箱的下面也有一个光滑圆盘(C’),在两圆盘外沿有两个固定在(C)盘上的两个半圆型卡漕(d)将(C’)盘卡住,使(C’)盘可在(C)盘上和风向板、螺旋桨一起平稳地随海风方向的变化而转动,转动范围是360°,在海浪水流通道上传动连杆的周围,有一个很扁的菱形盒将传动杆封住、使其与水隔绝,每艘发电船船顶的四个角上各装有一个相同的风力发电机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船队,其特征是:所述光电池组(6)由覆盖在船顶上的半导体光电板(6)和相关电路组成,半导体光电板(6)的上表面涂有一层很薄的保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船队,其特征为:所述A1型发电船中的海浪冲击发电机(4)的每个水轮转轴的两端装有两个传动齿轮:其中一个顺动齿轮(S)只能在水轮(9)顺时针转动时带动传动链条(13)和发电机转轴转动,在逆时针转动时则不能,另一个逆动齿轮(N)则只在水轮(9)逆时针转动时能带动传动链条(13)和发电机转轴(14)转动,在顺时针转动时则不能,发电机转轴的两末端各装有3个传动齿轮:其中两个靠内的传动齿轮(15)分别与水轮转轴两末端的顺动齿轮(S)通过传动链条(13)相连,靠外的一个传动齿轮(Z)和一个与发电机转轴(O)平行相邻的另一个转轴(O’)上的一个齿轮(Z’)齿合衔接。这一相连转轴(O’)上还有两个传动齿轮分别与两水轮末端的逆动齿轮(N)通过链条相连,在A2型发电船、B1型发电船和B2型发电船中的发电机转轴(O)两末端只有2个传动齿轮(S,Z),相邻转轴(O’)两末端也只有2个传动齿轮(N,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仁滨,未经姜仁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011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