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锅炉除尘和余热回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38812.1 | 申请日: | 2009-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5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德广 |
| 主分类号: | F22D1/00 | 分类号: | F22D1/00;B01D47/06;C02F1/16;F28D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0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除尘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除尘装置,尤其涉及锅炉除尘及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锅炉除尘和废水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锅炉排烟温度较高,以及在工业生产中也会产生大量较高温度废水,这些热量如果不回收利用,也是对能源的浪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蒸汽锅炉排烟余热回收装置》(授权公告号:CN 201053672Y,授权公告日:2008年4月30日)公开了一种蒸汽锅炉排烟除尘和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利用排烟潜水管将烟道中的烟气通到水中,一方面将烟气中的烟尘净化,另一方面利用烟尘中携带的热量加热清水,然后将加热的水利用换热管绕组进行热量回收利用。该实用新型装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能量消耗多,耗水量多,不适合模块化组合使用;另外加热后的污水在沉淀池中需要沉淀,热量散失较多,热量回收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能量消耗小,耗水量少,余热回收率高,除尘效果好,可以模块化组合的锅炉除尘及热量回收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锅炉除尘和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除尘装置和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为盘旋式喷雾除尘器10,所述热交换装置为污水热交换器5,污水热交换器5设有高温污水进口5-4、低温污水进口5-8、净水进口5-7和净水出口5-5,所述盘旋式喷雾除尘器10包括上底面10-1、下底面10-2、螺旋分隔面10-3,上底面10-1中间部位设有进烟口10-6和喷雾装置进水口10-8,螺旋分隔面10-3外侧切向下端设有拦截板10-17,拦截板10-17的高度是上、下底面之间高度的40~60%,螺旋分隔面外侧切向上端设有出烟口10-7,下底面10-2中间及外侧端分别设有高温污水出口10-13和低温污水出口10-14,在盘旋式喷雾除尘器10内腔顶端设有喷雾装置11;位于高温污水出口10-13一侧相临螺旋面之间设有一个隔板10-4,该隔板10-4下端与下底面10-2密封固定,该隔板10-4的高度是上、下底面之间高度的30~40%,锅炉16出烟口与盘旋式喷雾除尘器进烟口10-6相连通,盘旋式喷雾除尘器出烟口10-7与鼓风机9相连通,盘旋式喷雾除尘器10上的高温污水出口10-13和低温污水出口10-14分别通过污水过滤器12a和12b与污水热交换器5上的高温污水进口5-4和低温污水进口5-8连通,污水热交换器污水出口5-6通过水泵4和水管40与盘旋式喷雾除尘器10上的喷雾装置11连通。
作为改进,还设有静电除尘及臭氧净化装置8和污水蒸馏装置7,静电除尘及臭氧净化装置8与鼓风机9出烟口相连通;污水蒸馏装置7设置在锅炉16和盘旋式喷雾除尘器10之间的烟道31上。
作为改进,还设有第二污水热交换器2、第二水泵3、第三污水过滤器和第四污水过滤器13a和13b,第二污水热交换器2上的高温污水进口5-4和低温污水进口5-8分别连通第三污水过滤器和第四污水过滤器13a和13b,第二污水热交换器2污水出口5-6与第二水泵3进水口连通,第二水泵3出水口与水管40连通,水管40连接有溢流阀15,溢流阀15溢流口与污水蒸馏装置7之间通过水管38连通。
所述喷雾装置11包括连接管11-1和喷头11-2,喷头11-2与连接管11-1交替连接成一体并分布在相邻螺旋分隔面10-3之间,喷头由三通11-20、芯体11-8、芯座11-9、螺帽11-6和密封垫11-7组成,芯体11-8由一体的圆盘状法兰11-14和锥形体11-13组成,芯座11-9中间设有锥形孔11-11,锥形孔11-11底端设有出口11-12,锥形孔11-11与锥形体11-13相适配,锥形体11-13顶端设有锥形体抬肩11-15,锥形体11-13外圆周设有螺旋状沟槽11-10,法兰11-14设有过滤孔11-9,该过滤孔11-9与锥形体抬肩11-15相对应,锥形体11-13位于锥形孔11-11内并通过螺帽11-6和密封垫11-7固紧在三通11-20端部。
所述芯座11-9采用陶瓷材料,芯体11-8和螺帽11-6采用金属铜,,芯座出口(11-12)为喇叭口状,上端圆孔直径1.5~1.8毫米,过滤孔11-9直径1.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德广,未经李德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88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