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珊瑚的复合移植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38523.1 | 申请日: | 2009-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8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宏 |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莫 臻 |
| 地址: | 572000海南省三亚市***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珊瑚 复合 移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珊瑚的复合移植方法,属于海洋生态修复领域,应用于珊瑚礁的生态修复和珊瑚的繁殖与栽培。
背景技术
由于海水升温、海洋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等原因,导致海洋大面积的珊瑚白化死亡,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的珊瑚礁面临着严重的退化现象,珊瑚礁的补充恢复急需人为干预。珊瑚移植对于珊瑚礁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珊瑚的移植是促进受损珊瑚礁再生或减轻建设项目对珊瑚损害的方法之一,可以解决全球珊瑚礁资源逐渐退化和一些海域由于海洋工程等建设而对原生境珊瑚的保护问题。
目前的珊瑚礁恢复补充主要是以造礁石珊瑚成体移植为主,即将适合大小和种类的造礁石珊瑚移植到退化区域,用以改善退化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其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直接采集整块的造礁石珊瑚成体进行移植;二、采集大块的造礁石珊瑚个体,然后将其分割成小块进行繁殖,在繁殖到一定程度后放置到珊瑚退化严重的区域。由于造礁石珊瑚成体移植需要大量的成体造礁石珊瑚,易传播珊瑚疾病和出现移植种类单一等问题,不适合在大范围退化区域内实施,而且耗资巨大,对供体珊瑚礁生态系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珊瑚的复合移植方法,能有效地解决珊瑚移植过程中被移植的珊瑚与海底基质的结合、珊瑚的大量增殖和疾病的控制等技术问题,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珊瑚的复合移植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将被移植的珊瑚从海上取回后,在清洁的海水中暂时养殖,剔除不良的珊瑚;在保证完整性及不伤害水螅体的条件下将珊瑚切割成微型芽苗,珊瑚的切割将引起珊瑚的创伤,海洋致病菌和寄生虫等容易侵袭而导致珊瑚的死亡,将微型芽苗浸泡在用药物和海水配置的药水中进行消毒,药水浓度为0.2~50ppm。所述珊瑚是指珊瑚纲中的所有种。所述微型芽苗的最小单位是含有一个水螅体的珊瑚杯。所述药物是呋喃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类、卤素或醛类杀虫剂。
2、用绳子结成网络状移植网,在移植网上设置直径2~20厘米的微型人工礁体,将消毒后的微型芽苗分别植入移植网上的微型人工礁体,然后在国家海水三类以上质量标准的海水中养殖,一周内经常检查,将不良的珊瑚剔除,保留良好的珊瑚。所述微型人工礁体是用水泥或塑料制成。所述微型人工礁体在移植网上的密度为1~2500个/平方米。
3、当移植网上的珊瑚微型芽苗在海水中存活后,将移植网移植到海洋中包缠在海底基质上,待珊瑚横向和纵向生长后,新生的珊瑚先将微型人工礁体包住,继续下包和水平延展,牢固地与海底基质结合,珊瑚的骨骼与天然的礁石相连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连片的活珊瑚礁,移植网的网格线被新生的珊瑚礁所包埋,成为新生珊瑚礁与礁石等牢固结合的基础,从而实现修复和重建珊瑚礁生态系统。所述海底基质是天然原生礁、次生礁、岩石、海底固着物或人工礁石。
本发明采用网状移植的方式,使移植的珊瑚单体能够与天然礁石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解决珊瑚移植过程中被移植的珊瑚与海底基质的结合、珊瑚的大量增殖和疾病的控制等技术问题,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效益高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非限定性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2005年7月~9月期间,在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港海域进行珊瑚移植工作,采用珊瑚的复合移植方法,在礁石上成功移植了上千多棵珊瑚微型芽苗。移植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在本次移植中所使用的珊瑚是利用柳珊瑚(sea fan)作为代表种。将健康的柳珊瑚从海上采来后,暂养在潮间带。此时开始对柳珊瑚进行切割与修整,最小的切割单位是一个芽苗,也有数个芽苗组成的微芽和长段的柳珊瑚。将它们用5ppm磺胺类药物浸泡消毒后,移入含有200个/m2人工礁体组成的移植网上,该微型人工礁体是水泥礁体和部分塑料礁体。在移植网上的柳珊瑚在海水中养殖存活后,将移植网移植包缠在海底天然礁体上,经过一年的养殖后,珊瑚水螅体与骨骼下包,与礁体相结合,达到造礁与珊瑚生态系统修复的目的。
实施例二
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在三亚大东海海域,在礁石上成功移植了2000多棵珊瑚微型芽苗,最小的单位是珊瑚杯单体。移植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在本次移植中所使用的珊瑚是利用菊花珊瑚(Goniastrea sp)作为代表种。当时将健康的珊瑚从海上采来后,暂养在潮间带。此时开始对珊瑚进行切割与修整,最小的切割单位是一个珊瑚杯,也有数个珊瑚杯组成的微芽和大块的已被切块的珊瑚。将它们用10ppm的呋喃类药水浸泡消毒后,移入由200个/m2人工礁体组成的移植网上,该微型礁体是水泥礁体和部分塑料礁体。在移植网上的菊花珊瑚在海水中养殖存活后,将移植网移植包缠在海底天然礁体上,经过一年的养殖后,珊瑚水螅体与骨骼下包,与天然礁体相结合,达到造礁与珊瑚生态系统修复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宏,未经陈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8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