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态硬盘数据管理方法及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37871.7 | 申请日: | 2009-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3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 发明(设计)人: | 申立;张宗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陶海萍 |
| 地址: | 611731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 硬盘数据 管理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固态硬盘数据管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移动时,由于磁盘分区的存在,可划分为跨分区移动与 分区内移动:
跨分区移动,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分区移动至另一个分区;对于底层来说, 是将数据从一个逻辑地址(Logical Block Address,LBA)移动至另一个逻辑地 址,或是将数据从一组逻辑地址移动至另一组逻辑地址。
分区内移动,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数据依然存放在原有的逻辑地址,仅 通过修改上层的文件分配表、或类似的数据结构,实现数据或文件的移动,例 如文件在不同目录间的剪切操作;另一种是数据移动至不同的逻辑地址,例如, WINDOWS提供的磁盘碎片整理功能,它会强制将数据在不同的逻辑地址间移 动。
由于传统硬盘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存在基本不变的唯一对应关系,因此, 数据在逻辑地址间的移动,对应的底层实现是数据在物理地址间的移动。
数据在物理地址间移动时,首先需要将数据从源地址读取,保存在硬盘的 缓存或系统内存中;然后进行数据写操作,将数据写至目的地址,从而完成数 据的移动。
目前对于固态硬态中不同逻辑地址间数据的移动,也是采用与上述传统硬 盘中数据在逻辑地址间移动相类似的方法。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
数据在不同逻辑地址间移动时,存在数据读出与写入过程,占用较多的I/O (Input/Output,输入/输出)资源;命令执行完成所需的时间也较长,尤其是 在移动的数据较大的情况下;且针对某些存在寿命限制的存储设备,例如 FLASH存储设备(闪存),会增加其损耗,影响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态硬盘数据管理方法及设备,用以实 现固态硬盘数据在不同逻辑地址间的快速移动,降低I/O资源占用、提高命令 执行速度、降低固态硬盘读/写损耗,延长固态硬盘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固态硬盘数据管理方法,该方法 包括:
通过查找所述固态硬盘的逻辑地址与存储于所述固态硬盘中的数据的物 理地址的映射关系表,获取所述固态硬盘的逻辑地址与所述数据的物理地址的 动态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表包括元素项与元素项的值,所述元素项包括所 述固态硬盘的逻辑地址,所述元素项的值为与所述固态硬盘的逻辑地址相映射 的数据的物理地址;在获取所述动态映射关系时,首先根据所述固态硬盘的逻 辑地址,查找到所述映射关系表中对应的元素项,进而查找该元素项对应的元 素项的值;
通过交换所述映射关系表中元素项的值修改所述动态映射关系,进行逻辑 地址间所述数据的移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固态硬盘数据管理设备,该设备 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查找所述固态硬盘的逻辑地址与存储于所述固态硬盘 中的数据的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表,获取所述固态硬盘的数据的逻辑地址与所 述数据的物理地址的动态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表包括元素项与元素项的 值,所述元素项包括所述固态硬盘的逻辑地址,所述元素项的值为与所述固态 硬盘的逻辑地址相映射的数据的物理地址;在获取所述动态映射关系时,首先 根据所述固态硬盘的逻辑地址,查找到所述映射关系表中对应的元素项,进而 查找该元素项对应的元素项的值;
修改模块,用于通过交换所述映射关系表中元素项的值修改所述动态映射 关系,进行在逻辑地址间的所述数据的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进行固态硬盘中数据逻辑地址间的移动 时,先获取所述固态硬盘的逻辑地址与存储于所述固态硬盘中的数据的物理地 址的动态映射关系;再通过修改所述动态映射关系,进行逻辑地址间的所述数 据的移动,与现有技术中通过读出和写入过程实现数据在不同逻辑地址间移动 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修改动态映射关系,实现固态硬盘中数据 在逻辑地址间的快速移动,减少数据读出和写入操作,具有占用I/O资源小、 命令执行快速的优点,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固态硬盘的读/写损耗,延长固态硬盘 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78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