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光学媒介上准确转换凹槽/平面极性之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7061.1 | 申请日: | 200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7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孟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7/007 | 分类号: | G11B7/007;G11B7/09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翟 羽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市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媒介 准确 转换 凹槽 平面 极性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申请是于2006年10月25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的名称为“在光学媒介上准确转换凹槽/平面极性之装置及其方法”申请号200610136678.8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的读写装置和方法,特别涉及在光学媒介上准确转换凹槽/平面极性之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容置大量数字内容(如视频和音频数据)的需求发展趋势,各种具有高密度容量的光盘(Disk-shaped Optical Medium)之开发日益增多。对于其中一种光盘,比如DVD-RW光盘,是以一种具有读/写(Recording/Reading)设备的读写头(Pickup head)将数据烧录在沟(Grooves)中,其如同形成在光盘表面上的坑(Pit)中。对于另一种光盘,比如DVD-RAM(Digital VersatileDisk-Random Access Memory)光盘,其数据是由读写头连续分配并烧录在光盘表面上的沟(Groove)和地(Land)中,其如同形成于不同层次的坑中。这种凹槽/平面轨道(Groove/Land Track)进一步被划分成特定数目的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包含一个浮雕式首标数据(Embossed header data)区域和一个用户数据(User data)区域,其中所述浮雕式首标数据域区内预存了一物理标识数据(Physical Identification Data,PID),所述物理标识数据系反映所述浮雕式首标数据区域在其所处之扇区中的物理位置,因此每个扇区各自拥有一不同于其它扇区的物理标识数据。在光学媒介上的一读/写(Reading/Writing)过程中,一旦所述读写头的光束点扫描到沟地轨道切换点时,如从沟(Groove)切换到地(Land)的改变位置或相反情况时,就会产生一轨道转换信号(Track convertingsignal)以响应所述轨道的切换,所述信号会启动(enable)一读/写装置的一伺服(servo)单元,使所述伺服单元切换一输出控制的凹槽/平面极性(或称相位),藉此在光学媒介上执行可靠的数据读/写。
因此,如何在光学媒介上精确地确定一凹槽/平面切换位置,以在所述光学媒介之读/写过程中保持稳定的伺服控制,实为一重要之课题。一先前技术如美国专利第6,091,678号所揭示,系根据光学媒介上产生的一寻轨道误差信号(Tracking error signal)(也称″高频推拉(High frequency push-pull,HPP)信号″),判定一对应凹槽/平面切换的首标区域(Header Field)的极性(如加或减)。然后,当一包络信号(Envelope signal)的极性改变而导致相位差(Phasedifference)出现时,即可确定一凹槽/平面极性切换点12(见图1b)。如图1a所示,一包络信号之周期10相对于前一周期6有180度相位差。然而,在一切片(Slice)期间,所述包络信号的检测经常是不稳定的,因此包络信号仍不足用于精确地确定一凹槽/平面极性的切换点。
另一先前技术如美国专利第6,333,902号所揭示,系藉由向下计数扇区(Sector)的总数,直到在一轨道(Track)结束点找出最后一扇区,即可确定一凹槽/平面切换的位置。因为每一扇区中存在一抖动(Wobble)信号,可以藉由计数所述抖动信号的周期数来确定扇区数量。此外,美国专利第6,333,902号进一步指出,藉由查询出在一轨道末端之最后三个连续扇区其中之一的物理标识数据之位值,即可确定一凹槽/平面切换位置。惟,一旦无法自每一轨道末端的最后三个扇区解码出其物理标识数据,即代表所述机制是失败的,其无法确定一精确的凹槽/平面切换位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先前技术之缺点,本发明之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光学媒介上基于确定凹槽/平面轨道切换时能转换凹槽/平面极性之轨道极性转换装置及其方法。本发明仅需在光学媒介上先找到一参考凹槽/平面改变点,或在光学媒介上先读到任一已解码的物理标识数据(PID),便能实时并准确地确定其下一用于转换凹槽/平面(Groove/Land)极性之凹槽/平面改变点,甚至是所有分布在整个光学媒介上的凹槽/平面改变点,特别是针对一种必须使用确切的凹槽/平面信息才能执行稳定的伺服控制的光学媒介。并且,本发明不需要对最后数个扇区进行解码,即能寻找出所述光学媒介上的每一凹槽/平面改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70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布线基板和布线基板的连接方法
- 下一篇:显示设备和向该显示设备供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