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灯用汞齐粒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36903.1 | 申请日: | 2005-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3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 发明(设计)人: | 八木裕司;真锅由雄;寺田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J61/28 | 分类号: | H01J61/28;H01J61/72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建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灯 用汞齐粒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6月22日、中国申请号为200580007333.6且发明名称为“荧光灯、照明装置以及荧光灯的制造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汞齐封入型荧光灯、具有上述荧光灯的照明装置以及上述荧光灯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荧光灯不可或缺的水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优选的封入量要少。因此,要求将最低必要量的水银高精度地封入玻璃灯管(glassbulb)内。
但是,水银的表面张力较大,难以少量准确地量取。加之容易附着在排气细管的壁面等上,所以封入时的损耗较大。于是,从前封入粒状的汞齐以代替水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封入以水银和锌为主成分的汞齐(以下称ZnHg)的荧光灯。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封入以水银和锡为主成分的汞齐(以下称SnHg)的荧光灯。
上述ZnHg和SnHg分别存在如下的问题。首先,ZnHg的问题在于:在制造工艺中,当将汞齐粒投入到加热的玻璃灯管内时,从上述汞齐粒中放出的水银蒸气量较少。通常为人所知的是:在荧光灯初次点灯开始时,由于在玻璃灯管内壁的物理吸附、以及与荧光体膜形成物质或杂质气体的化学反应,水银蒸气被急剧地消费,因此水银蒸气容易不足。再者,近年来,从提高灯效率的角度考虑,玻璃灯管的内径倾向于变得更加细小,而放电路程倾向于变得更长,从而水银蒸气更加难以到达整个玻璃灯管内,因此,水银蒸气更容易变得不足。在这样的水银蒸气不足的状态下,使荧光灯长时间点灯时,要么发生灯不亮和闪烁等点灯缺陷,要么给点灯电路造成负担。因此,使用ZnHg的荧光灯容易发生点灯缺陷等问题。
另一方面,SnHg的问题在于汞齐粒重量增加。SnHg与ZnHg相比,水银的含量较低,因此,当使用SnHg以封入与ZnHg相同量的水银时,汞齐粒必须更重一些。而且当汞齐粒变重时,在运输中由于振动等原因而使汞齐粒与荧光体膜发生碰撞,以致发生荧光体膜的剥落,或者降低荧光灯的外观。
此外,SnHg汞齐粒在水银含量为15.8~29.7wt%的范围时是稳定的,而水银的含量超过该范围时,则水银从汞齐粒中渗出。因此,难以通过提高水银的含量来增加水银的封入量。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0270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518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荧光灯初次点灯开始时所必需的水银放出量、且不容易发生因汞齐产生的荧光体膜剥离的荧光灯、和具有这样的荧光灯的照明装置以及这样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荧光灯在玻璃灯管的内面形成有荧光体膜,在内部封入有稀有气体和汞齐粒,其特征在于:
所述汞齐粒含有锌、锡以及水银,在所述玻璃灯管内封入有1个或多个汞齐粒,每个汞齐粒的重量为20mg以下;
当设定所述玻璃灯管的内径为D mm、放电路程为L mm、所述汞齐粒的表面积为S mm2、锌含量为x wt%、锡含量为y wt%、水银含量为z wt%时,荧光灯满足下列关系:
45×(1-A)≤x≤55×(1-A),
75A≤y≤85A,
45-30A≤z≤55-30A,
x+y+z≤100;
其中,所使用的A值的下限值被定义为:
在0<L2/D≤1.5×104的情况下,A≥0.3-(S/25)、且A≥0.1,
在1.5×104<L2/D≤5×104的情况下,A≥0.4-(S/25)、且A≥0.2,
在5×104<L2/D≤8.5×104的情况下,A≥0.5-(S/25)、且A≥0.3。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的荧光灯。
本发明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为所述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荧光体膜形成工序,用于在玻璃灯管的内面形成荧光体膜;以及汞齐封入工序,用于在所述玻璃灯管的内部封入所述汞齐粒;其中在所述汞齐封入工序中,将所述玻璃管的温度保持在26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直线形荧光灯的局部剖面俯视图。
图2A~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支架装配工序的说明图,其中A表示构成玻璃支架的各构件,B表示装配后的玻璃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69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熔结密封系统
- 下一篇:层叠电容器及层叠电容器的安装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