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影象摄取装置及其影象摄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36886.1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3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G03B11/04;G06T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魏晓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影象 摄取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影象摄取装置及其影象摄取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分离影象摄取装置所摄取的摄取影象为多个图层的影象摄取装置及其影象摄取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供与影象有关的多样化的功能,目前可携式电子装置或信息处理装置,例如是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笔记本或桌面型电脑,大都具有影象摄取装置,例如是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影机、监视器,并且可进行影象识别功能,例如是人脸识别、场景识别、手势识别或物品识别。由此,可以产生新的应用及便利的功能。
然而,在如移动电话的手持装置中实现影象识别需要克服其硬件及电源不足的问题。因为进行影象识别及其前置处理为繁复且耗时的运算处理过程,因此,相较于运算能力较强的电脑系统,可携式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受限其硬件资源的不足及运算能力较弱,在进行影象识别时会消耗大量的运算效能及电力,相对的运算时间也长。此外,其所消耗的电力又减少了待机时间。如此,影响到手机整体的效能。
因此,业界为解决上述问题,一般以加强电子产品本身硬件运算功能(如更高速的微处理器或更多的存储器)或加强电池的续航力来改善上述问题。但是,难以避免的是:硬件成本的增加,以及运算及电源的消耗。而且当进行影象识别时,还是需要进行大量及复杂的影象处理的运算。因此,在可携式电子装置尤其是手持装置上实现影象识别时,设计者往往只能就硬件成本及功能需求及整体效能上作取舍。如此,局限了影象识别的应用层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出一种影象摄取装置及其影象摄取方法。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影象摄取装置具有自发特定波长的光源,且用以摄取一场景的影象,并用以分离为多个图层(例如视为前景或背景)。如此,通信、电脑、消费性电子产品利用此影象摄取装置就能以运算能力要求较低的方式获得影象识别的前置处理的结果。如此,电子产品整体可获得较佳的使用效能,如省电、省时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影象摄取装置,用以摄取一场景的影象以分离为多个图层。影象摄取装置包括光线投射器、滤光镜、照相机模块以及处理模块。光线投射器用以投射一特定光线到场景中,特定光线具有不可见光波段的一波长。滤光镜用以过滤出该场景的光线中具有特定光线的波长的成分。照相机模块用以摄取经过滤光镜过滤的场景的摄取影象,其中摄取影象为对应到经过滤光镜过滤的场景的光线。处理模块用以依据阀值及摄取影象的象素的亮度,分离摄取影象为至少第一图层及第二图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影象摄取方法,用以摄取一场景的影象以分离为多个图层。影象摄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投射特定光线到场景中,特定光线具有不可见光波段的波长;经过滤光,摄取场景的摄取影象,其中摄取影象为对应到经过滤光的场景的光线,而且经过滤光的场景的光线具有特定光线的波长的成分;以及依据阀值及摄取影象的象素的亮度,分离摄取影象为至少一第一图层及一第二图层。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影象摄取装置的方块图。
图2所示为图1的影象摄取装置摄取影象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影象摄取装置的影象摄取方法。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光线投射器
20:滤光镜
30:照相机模块
50:处理模块
100:影象摄取装置
S310~33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影象摄取装置。如图1所示,影象摄取装置100用以摄取一场景的影象以分离为多个图层。影象摄取装置100包括光线投射器10、滤光镜20、照相机模块30、以及处理模块50。光线投射器10用以投射一特定光线到场景中,特定光线具有不可见光波段的一波长。滤光镜20用以过滤出该场景的光线中具有特定光线的波长的成分。照相机模块30用以摄取经过滤光镜20过滤的场景的摄取影象,其中摄取影象为对应到经过滤光镜过滤的场景的光线。处理模块50用以依据阀值及摄取影象的象素的亮度,分离摄取影象为至少第一图层及第二图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6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撷取装置及相关方法
- 下一篇:折叠式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