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元码输入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6057.3 | 申请日: | 2009-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1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宗怡;闫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宗怡;北京天元鸿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董同源 |
地址: | 100081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输入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文输入法,特别是一种改进的元码输入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元码输入方法(99103198.9、200610138483.7),自1999年开始研制,经过不断地改进、调整,已经成为一种简单、易学的汉字输入方法。然而尚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之处,例如,其移位字较多,汉字拆分后部件数目较多,学习、使用的难易程度有待进一步改善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给出一种需要记忆的内容更少,学习、使用更为方便、快捷,汉字拆分后部件数目更少,重码率更低的元码输入法,使其成为一个既能满足中小学教学使用,又能满足社会上对中文信息高效处理要求的汉字输入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进的元码输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键盘映射关系或汉字的音首所对应的键盘按键作为第1码输入,进行选字操作,如所需汉字已经显示在候选区,则直接选择所需汉字上屏,否则,执行步骤2;
所说的键盘映射关系为:
a 上三山羊
b 不丷宀冖疒
c 出艹
d 的丶刂リ
e 这冫阝卩
f 发囗
g 国弋
h 和一灬虍
i 一十示礻衣衤
j 经钅
k 开匚凵ㄇ冂
l 了耂
m 民朩
n 内牜
o 中又走辶手扌
p 平丿
q 气犭
r 人亻彳曰
s 是丨亅纟糸饣
t 同亠
u 水氵氺雨
v 为癶...
w 我攵夂戉
x 小忄覀
y 有讠
z 在乛爫孑
步骤2,将汉字按如下拆分规则拆分,取第2~4码输入,不足4码不补足,然后选择所需汉字上屏:
(1)基础部件字拆分为笔画,按上述键盘映射关系取一、二、末笔画所对应的键盘按键,作为第2~4码输入;
(2)非基础部件字,按汉字构成拆分为成字部件和/或非成字部件,取一、二、末部件作为2~4码输入;成字部件按上述键盘映射关系或汉字的音首所对应的键盘按键输入,非成字部件按上述键盘映射关系或模糊键所对应的键盘按键输入。
上述改进的元码输入法中,所说的模糊键为“v”键。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所说的将键盘映射关系所对应的键盘按键作为第1码输入包括如下26个一键字:
a b c d e f g
上不出的这发国,
h i j k l m n
和一经开了民内,
o p q r s t
中平气人是同,
u v w x y z
水为我 小有在。
以上方案中,步骤1所说的将键盘映射关系所对应的键盘按键作为第1码输入包括如下16个移位字:
a 上三山羊
i 一十示衣
o 中走又手
u 水雨e这v为。
本发明将移位字由原来的25个减少到16个,将全部“无名无姓”的部件归为一个模糊类,键位在“v”键,降低了“无名无姓”部件的键盘映射难度,使汉字的拆分过程大大简化,既符合国家规范,又大量减少了汉字拆分后形成的部件数目,减少了学习难度,具有需要记忆的内容更少、学习使用更为方便快捷、汉字拆分后部件数目更少、重码率更低等优点,既能满足中小学教学使用,又能满足社会上对中文信息高效处理的要求。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键盘映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在老元码(专利号:99103198.9、200610138483.7)技术方案基础上,依据1983年6月语委发布的《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简称201部首)和GF 3001-1997《信息处理用GB 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的要求,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调整,调整如下内容:
1.简化了老元码的键位映射关系
(1)将5个笔画(一、丨、丿、丶、乛)归元;
(2)保留14个移位字(上三山羊十示衣又走手这为水雨),又重新定义“一、中”为移位字;
(3)取消“模糊对称”的概念;
(4)几乎取消部件类的概念,将类中的字归元,将“无名无姓”的非成字部件一律归入模糊键“v”;
2.重新定义拆分规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宗怡;北京天元鸿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吴宗怡;北京天元鸿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6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