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式蒸汽热水锅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5451.5 | 申请日: | 200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6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钟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明华 |
主分类号: | F24H1/22 | 分类号: | F24H1/22;F24H9/20;F22B3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041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 蒸汽 热水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的蒸汽热水锅,尤其是一种拱弧锅底设计的内燃式蒸汽热水锅。本发明所形成产品可广泛使用于餐饮、桑拿、沐浴、漂染、电镀、造纸等大量需要蒸汽、热水的行业,适用于酒店、饭店、机关、学校、工厂等单位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公知的蒸汽热水锅,均采用平底悬胆式结构,使用时,热水锅置于燃料之上,燃料所产生的可燃气体在热水锅底部燃烧,所形成的火焰(热能气流)烧灼热水锅底部,并绕着热水锅外围向四周扩散,热水锅仅吸收其中的部分对流热能和小部分幅射热能,热能损失严重,热利用率仅为30%至45%。另外一些立式热水锅或立式锅炉,虽然锅内设置有若干烟气管道,允许部分燃烧热量从锅内通过,初步具备内部过热功能,但锅体仍然是平底设计,受热面积过小,且锅内管道笔直,内部没有一定的气流稳定区和火焰扩散区,因此,这种锅体没有形成可燃气体的二次燃烧机制,燃烧效率仍然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保持一般蒸汽热水锅具进水、蓄水、排水的同时,尽可能地改进锅具的受热功能,做到最大程度地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减少燃烧热能损失,降低燃烧废气,节能减排,赋予蒸汽热水锅更大的使用空间和更宽广的使用范围。
本发明的原理是:
◆根据燃料燃烧热量损失与热幅射能、热对流能未被充分利用相关的特点,将锅具设计成水包火式的受热结构,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最大限度地包容在锅具内部,减少热能损失。
◆根据锅具受热效率与锅具受热面积相关的特点,千方百计地扩大锅具的有效受热面积,使燃烧热能能够迅速地转化为锅内容液的热能。
◆根据燃料燃烧效率不高与燃料中可燃气体未被充分燃烧相关的特点,在锅具内部中设计附加燃烧室,使燃料可燃气体能在第一次燃烧之后,继续进行第二次燃烧、第三次燃烧……,充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本发明为实现原理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在保持一般锅具进水阀、排水阀、排水阀、蒸汽阀等部件的同时,在锅具底部扩展出内层锅壁,并将内层锅壁顶穹设计成拱弧锅底,使扩展出来的锅底空间成为可燃气体燃烧的主燃烧室,形成水包火式的内部燃烧结构。
★在拱弧锅底设置若干贯通锅顶的热交换管(内燃管),用于满足燃料燃烧时空气对流的需要,同时该管能起到锅具热能交换的作用。
★在热交换管中间设置囊状燃烧室与球体燃烧室,形成燃料二次燃烧、三次燃烧的机制,一方面用于提高燃料燃烧效率,一方面扩大锅具的受热面积,加快锅内容液升温速度。
与一般的燃烧锅具相比,本发明所形成产品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燃烧效率高:燃烧效率是指完全燃烧的燃料量与供给的燃料量之比;供
给燃料量经过锅具所形成的一级燃烧室、二级燃烧室、三
级燃烧室的燃烧,燃烧效率接近100%,几乎达到完全燃
烧的程度。
●受热效率高:受热效率是指锅具对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热量的吸收程度。
本发明所形成产品受热面积包括内层锅壁、拱弧锅底、内
燃管喇叭口管壁、内燃管囊状燃烧室腔壁、球状燃烧室腔
壁……,可以吸收燃料燃烧所产生的75%的幅射热和95%
的对流热,热利用率高达85%以上。
●升温速度快:本发明产品热交换面积是一般锅具的3-4倍,热传导部件
包括内层锅壁、拱弧锅底、内燃管喇叭口、内燃管囊状燃
烧室、球状燃烧室、热交换管……,受热均匀,升温速度
快;在常温情况下,5~10分钟即可产生大量蒸汽和开水。
●环保节能:上述原因,本发明产品使用时所产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三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烟尘以及噪
音均比一般锅具减少20~30%,节约燃料25~35%,环保节
能。
另外,本发明产品还有使用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应用范围广泛,市场空间广阔,具有极高的经济附加价值和社会价值。
下面,结合一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介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组织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零件组装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弧底锅体构件的制造尺寸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内燃管构件的制造尺寸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使用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作为一项技术方案,通过相应模块的组合,可得到具体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明华,未经钟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54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