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等淀粉塑料薄膜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35080.0 | 申请日: | 2009-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1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双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双元 |
| 主分类号: | C08L3/02 | 分类号: | C08L3/02;C08L23/08;C08L33/02;C08K3/28;C08K5/2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56200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淀粉 塑料薄膜 | ||
技术领域
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加工为塑料薄膜。
技术背景
2007年国家出台了塑料袋包装的新政策,提出超薄塑料袋不可 使用,称为塑料袋是一种白色污染,可见塑料袋的污染非常严重, 就现在技术解决问题缺陷,而没有从塑料的性质技术解决根本问 题,再说现在采用的石油提炼的塑料是现有的原材料一再涨价,能 够从植物里提炼薄膜是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一种缺陷,提出一 种玉米等淀粉塑料薄膜它能够被土壤吸收,又能加工发酵后改变 性质作为牛羊饲料。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如下技术方案
原材料(1)玉米淀粉是玉米经洗净、浸渍、破碎、胚芽分 离、过筛、磨碎、洗涤、干燥等工艺过程制得的产品。外观为白 色或微黄色带光泽的粉末。(2)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是乙烯和丙 烯酸在游离基引发剂存在下,通过高压聚合制得的共聚树脂。( 3)氨水气体氨的水溶液,氨气易挥发逸出,有强烈氨的刺激气 味。一般常称为氢氧化铵溶液,是弱碱。比重小于1。本品中用作 混溶助剂。(4)尿素又称脲或碳栈胺。无色晶体。大量存在于人 类和哺乳动物的尿中。加热温度超过熔点即分解。溶于水、乙醇 和苯,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水溶液呈中性反应,本品中用作 糊化剂。(5)自来水。
配量:玉米淀粉7至8公斤,乙烯-丙烯酸共聚物7至8.2公斤氨 水1200至1400毫升,尿素2至3公斤,水1100至1300毫升。
制备方法
在螺旋式混料机内,先加入淀粉、片状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及 尿素,混匀后,慢慢加入水和浓氨水,连续混合2至3小时。加入 氨水可以促进淀粉糊化,加入尿素可以提高淀粉塑料薄膜的质 量,改进加工工艺性能。再将混好的湿料移至挤压机中挤成管 形,切断后放入模具内,在加热软化状态下吹入空气,使其膨胀 成圆筒状,再经一对夹辊夹紧后,由另一对卷取辊卷取而制得薄 膜。由此法制备淀粉塑料,淀粉与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在混炼过程 中由于强烈机械力作用,聚合物分子即有可能被断裂为大自由基, 形成具有增溶作用的共聚体。这种淀粉塑料膜如埋入土里后,淀粉 逐渐被微生物侵蚀而使塑料膜成多孔结构,再与土壤中金属盐发生 反应形成过氧化物,是聚合物链断裂成碎片而逐渐分解。
技术与效益分析
现有技术采用的石油做原材料制成的包装袋和农业薄膜属无 机塑料,原材料从石油中提炼而来,地球储数量有限,能源一再 涨价,该本性能很难被氧化腐蚀,性质不能被土壤或垃圾之类微 生物吸收,而采用本发明玉米等粮食之类制作的塑料薄膜来源广 阔,本来就是一种土壤植物而来,如果制作于包装袋、包装盒、 食品包装和农业薄膜而废弃后即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吞食腐烂, 根本解决了目前白色塑料污染问题,农业科学种田培养苗育胚模 套,启示研究植物根、茎、叶、淀粉薄膜或各种植物淀粉有色塑 料,启示研究及加工发酵中合反应为牛羊饲料。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启示下得 出的其他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的技术,均落在本发明保护范 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双元,未经张双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5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